治理药价虚高重在抓住“牛鼻子”
三分之一“旷会”代表都去哪儿了?
非常道
微声音
莫让“桃花雨” 成了“桃哭泣”
下一篇4 2015年3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治理药价虚高重在抓住“牛鼻子”

□堂吉伟德
“吃”药 王恒/图
 

“90%以上的药品都有降价空间,价格砍掉50%,一点问题都没有。”在广西代表团的小组讨论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花红药业董事长韦飞燕一语惊人。药价虚高,是在药品流通环节中层层提高的。最终,患者从医院拿到的药价就更高了。(3月9日《北京日报》)

药价虚高并非什么秘密,行业曝光也早有多种先例,但作为医改中最敏感和最复杂的部分,药品价格高企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在药品流通环节被层层提高的价格,靠什么来真正得到下降?在“降价死”的利益博弈中,又靠什么防止类似现象的产生?近日,湖南省在政府主导的药品招标采购中,政府聘请专家大幅“砍价”,本意是挤掉药价虚高的水分,却引发药企“上访”、围堵专家、“报复弃标”等风波。

药价的背后有着不同的利益角力,既有市场因素,也有行政因素,既有治理短板,又有各种制度性缺陷,比如“一药多名”给“降价死”埋下了伏笔,也给价格管控带来了挑战。还比如对行业贿赂的治理不力,造成药品流通环节的成本始终难以下降,尤其是以药养医的体制症结,造成各种灰色和黑色利益链条未能被砍断。对此有人担忧,对基本药物实行政府定价和集中采购尚且如此,若一旦放开药品价格,可能会导致其出现失控性上涨。

药品价格虚高的真正症结,出在“药品出厂价包含约15%至20%的提成”的“业内潜规则”上。因而药品价格改革就是一个“破除潜规则”的过程,除了要加强商业贿赂等反腐力度,加大政府投入遏制“以药养医”的冲动,不断完善药品集中招投标制度之外,还得在医药分家上找到出路,市场化和平均化能得到有效保障后,其间的利益寻租空间才会得到遏制。

从某种意义上讲,未能牵住“牛鼻子”的改革都是一种伪改革。治理药价虚高既考验智慧,更检验决心。只有让行政的有形之手得到规范,那么市场的无形之手才会得到治理。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