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耳机听歌”、“唱K”、“蹦迪”……这是很多人追崇的时尚生活,但这些生活方式却在悄悄地“偷走”我们的听力。昨日(3月3日),是全国第16个“爱耳日”,市场星报记者从安徽省暨合肥市第16次全国“爱耳日”宣教及康复成果展示活动中获悉,我省每年新增约2000名听力残疾人。
安徽有听力语言残疾人92万
伴随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歌厅、酒吧等娱乐场所增多,城镇化速度加快,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因不当用耳发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加大。来自省残联的统计数据显示,我省有听力语言残疾人92万,每年新增约2000名听力残疾人。
2012年至2014年,我省通过实施省民生工程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投入资金1.35亿元,共救助听障儿童5800余名。“他们经过听力语言康复教育后,大多能进入普幼普小,融入主流社会。”省残联有关负责人说。
广场舞也会损害听力
相关研究表明,12%—15%的青少年的听力健康受到娱乐性噪声的影响。
据介绍,娱乐性噪声属于社会生活噪声,它是指由于进入娱乐生活产生的可能导致听力损害的声音。比如说MP3、平板电脑、手机等各种播放器发出的声音;KTV、迪厅、游戏厅、广场舞等休闲娱乐活动发出的声音以及燃放鞭炮、玩具车、玩具枪等发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