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艺术照亮生活
在线品鉴
年终时节谈年画收藏
3上一篇 2015年2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年终时节谈年画收藏

吴 明
 

中国人过年喜欢写春联、贴年画。年画按印制工艺分,可分为木板年画、水彩年画、扑灰年画、胶印年画。按着色层次分,可分为单色年画、黑白年画、彩色年画。

年画收藏中,有“南桃北柳”的说法。南桃指的是桃花坞,北柳指的是天津杨柳青。杨柳青年画阳刚大气,桃花坞精致细腻,各有千秋。笔者最喜爱的便是桃花坞年画。其制作分为三步:绘稿、刻版、印刷。绘稿考验的是年画艺人的艺术功底。形象地说,年画的绘稿就像电影中的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而绘稿便是年画的根基,年画成品好坏,绘稿起决定作用。刻版要求十分严格,木板是雕版印刷的模具,一般都选择质地坚硬、木纹细密的梨木为刻版材料。古代的年画艺人甚至不惜血本向收藏界的老前辈购买上好的木材做模具。梨木要先入水池浸泡,确定不开裂才能使用。梨木被制成一寸厚的板片,用刨子刨平、砂纸磨光,把画稿反贴上面即可印刷。印刷工艺也比较重要,刻版上印刷出来的年画都是黑色的,为了让年画有更丰富多彩的颜色,就要用到套色工艺。每次上色,水墨要放得恰到好处,太多宣纸会被浸破,太少则上色深浅不一。

凡事都有正反两面,国粹京剧的没落便是一例,而年画也面临着与京剧相仿的处境。这些年做年画的艺人越来越少。一些小工厂大量印刷塑料年画,多是观音送子、财神到家之类的,形式单一枯燥,“劣币驱逐良币”,年画艺人生存空间逐渐缩小,收藏则是机遇。 

年画收藏也是学问,一般来说,发行量少,特殊题材具有收藏价值。存世量越少收藏价值越高,具体说,三类年画值得关注:

一、古版年画,古木刻版年画至今已属凤毛麟角,价值不菲。随着全国各大艺术品市场古版画的拍卖亮相,价值仍在攀升,同时也受到美术出版界、民俗研究专家的追捧,古木刻版年画和早期年画可称得上当之无愧的民间艺术瑰宝。

二、建国后名家精品,著名画家杭稚英的《西施浣纱》、刘玉斌的《鱼乐图》、贺友直的《小二黑结婚》等新年画代表,近年来已受到收藏家的青睐。

三、海派年画,按地域论,近年来比较引人注目的还有海派年画。建国初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年画创作团体宣告成立,从此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的新年画发展迅速,20世纪60年代初达到鼎盛时期,该时期的年画俗称“海派年画”。

“海派年画”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其画面色彩艳丽,人物栩栩如生,造形夸张,体态传神,对绘画爱好者及新年画的创作设计,有着不可低估的研究价值。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