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大搜集,玩转全国看社火
2015年2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年味大搜集,玩转全国看社火
——全国特色春节民俗活动大盘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这首诗,代表了很多人儿时过春节的记忆,曾经的爆竹声声,曾经的锣鼓喧天,曾经的热闹社火……而现实中,“年”好像是离我们却是越来越远了。但值得欣慰的是,随着传统文化的复苏运动,很多春节的传统祭祀仪式被坚定地传承了下来,在并不显眼的角落,依然在默默守护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北京怀柔敛巧饭

怀柔杨树下村独特的“敛巧饭”习俗至今已经传承180余年,这一习俗来源于雀儿叼啄谷种救活杨树底下村霍、靳两姓人的传说。每到正月十六这天,由成人妇女将饭菜做熟,供全村人共食。期间,锅内放入针线、铜钱等物。食到者,便争取祈到巧艺及财运。另外,“巧”字,是当地人对麻雀、山雀等鸟儿的昵称。在人们吃敛巧饭之前,要扬饭喂“巧”,即扬饭喂“雀儿”。饭后,人们还要在冰上行走,曰走百冰(病),即去掉百病。

观看地点:北京市怀柔区杨树底下村

观看时间:农历正月十五、十六、十七

河北涿州花灯节

正月十五看花灯,是很多地方的老传统了,但是你知道河北涿州的花灯节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吗?涿州花灯节始于汉,兴于唐,盛于明清,因坐落在涿州南北大街中间的“通会楼”而得名,清末民初时列为涿州八景之一,称作“通会灯市”,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活动。如今的花灯节更是涿州市一年一度的盛会,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夜,涿州城内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齐放,银花共开,千家万户,燃烛通宵。

观看地点:河北省涿州市

观看时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山西长治武乡顶灯

画着狰狞的脸谱头顶花灯——别惊讶,这种奇特的社火形式每年正月都会在山西长治武乡境内上演。而这项活动的名字正好取自表演地点,故称为“武乡顶灯”,如今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中。

至于这项活动的起源,要追溯到五胡乱华时期。其特点就是它独有的化妆形式——表演者无论正对或背对观众时,都会露出一幅或威武、或狰狞、或诙谐的面孔。随着节奏的变化,顶灯表演队形主要有“大穿堂”、“九曲星”、“蛇蜕皮”等,如游龙戏珠,似蜿蜒蛇行,令人眼花缭乱,表演步法以传统秧歌舞十字步为主,讲究快跟快上、快进快退,被当地人称为“不拉场”。

观看地点: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境内

观看时间:农历正月元宵节

陕西榆林佳县放赦

放赦是一种神秘、古老的宗教祈福仪式,只在陕北佳县地区才会有。据传说,佳县黄河一带很早以前瘟疫肆虐,洪水泛滥,妖魔横行,百姓生活在火热水深之中。八仙和道教仙宗张道陵知道后,便一起设坛做法降妖除魔,最后制服了黑龙。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根据大赦天下里消除一切罪责免去一切灾难的寓意,在每年正月初九举办“放赦”活动。

“放赦”的具体方式,是在村子周边的一处悬崖上,拴下一根专门定做长达两三百丈场的绳索,将年、月、日、时四个先行官和道教传说中的八仙及一个骑着仙鹤的老寿星顺着绳索凌空放下。

观看地点:谭家坪村,南河底村

观看时间:每年阴历正月初九

云南傈僳族澡塘会

每年春节,怒江一带的傈僳族男女老幼都要聚集一起,洗一场圣洁的天体浴,迎来吉祥。据说这项习俗已经流传了一百多年了。洗浴的人们,十分讲究文明礼貌,男女之间彼此尊重。通常是长辈先洗,青年后洗。男的洗浴时,妇女们相约去备饭菜;妇女洗浴时,小伙们又背上背篓,钻进深山密林去拾柴打猎。参加“春浴”的人们除了洗浴外,还通宵达旦赛歌,年轻人则交友订终身。据说,经过这样反复洗浴,就能消除疾病、增进健康,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新的一年的劳动生产中。

观看地点: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

观看时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

甘南郎木寺晒佛节

每到正月十三,甘南郎木寺会有一场盛大的晒佛节,也称亮佛节。寺院由大法师率领僧众抬着巨幅彩绣大佛像,到寺院附近山麓固定的晒佛台上展开,而后僧众颂赞佛陀功德,念沐浴经,万众肃然。其场面庄严宏大,气势非凡。传说晒大佛是一件很神奇的事,不管那天刮风下雨,只要佛一晒出来马上就会雨过天晴。更有传说,当佛像展开到佛的额头时,第一缕阳光定会照到佛的额头上。

观看地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郎木寺

观看时间:每年农历正月十三

贵州苗族芦笙节

要说苗族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那绝对是非“芦笙节”莫属。一般在芦笙节开始之前都要举行仪式,先由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与此同时,各家各户都在自家自行祭祖,随后各村各寨的姑娘会穿着盛装,佩戴银花银饰,小伙子和芦笙手们都各自带着芦笙,从四方八面向芦笙场地涌来,各村的男子青年都各自围成圆圈,吹笙跳舞,一直会持续四五天,气氛十分壮观且热烈。

观看地点: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观看时间:一般于每年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一日举行。

广西壮族、布依族汲新水

除夕晚上,壮族、布依族人会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寓意辞去旧岁,祈盼来年农业丰收。有了压年饭“的旧,自然就会有“汲新水”的新。

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他们将油得金黄发亮的新水桶按下水井,满满地汲了两桶,提上井沿的水泥地上,以汲到第一桶水为最好,将用这水煮从娘家带来的尖山茶,泡一杯杯浓酽的“新娘茶”敬奉公婆与客人。

观看地点:普遍流行于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有壮族、布依族人分布的地方,基本就会有这项习俗。

观看时间:大年初一早晨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