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断腕治雾霾,不信蓝天唤不来!
2015年1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引发代表热议 合肥代表团12名代表联名提交议案:
壮士断腕治雾霾,不信蓝天唤不来!

 

昨日,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各代表团,继续分组审议《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其中,在合肥市代表团中,吴锐、周尚斌、凌宁、严德敏、张东安、李小榕、完颜旭辉、沈锦霞、顾琴芬、陈长贵、谢琼、姚仕军等12名代表,签名联合提出:“关于我省尽快研究并公布雾霾天气污染源清单的议案”。发出:“壮士断腕治雾霾,不信蓝天唤不来!”的呐喊……

A 大气有所改善

目标任务: 12个市超额完成2014年度目标任务

昨日,市场星报记者从省环保厅获悉,从2014年全省大气环境质量(考核指标为PM10)改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来看,我省大气环境质量还是有所改善的。

根据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要求,通过全省上下艰苦努力,2014年我省PM10年均浓度为95ug/m3,比2013年下降4%,超额完成年度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六安、铜陵、淮北、蚌埠等4市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PM10年均浓度分别比2013年上升36.4%、7.1%、5.2%、3.6%;其余12个市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此外,黄标车及老旧车和燃煤小锅炉淘汰任务完成情况也不错。通过全省上下不懈努力,2014年共注销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29.4万辆,淘汰燃煤小锅炉3345台(上报国家锅炉淘汰量为2739台),分别比国家下达目标任务超出13% 、39.4%。

空气监测: 46个县(市)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站

为了严防“雾霾”,2014年,全省共检查企业24252家次,排查工业园区196个,共排查出存在问题企业1800余家,并依法下达了监察意见。省级环保部门抽查和现场检查企业853家次,对82家企业下达监察意见,责令15家企业停产停建,对48起大气环境违法案件实施挂牌督办,涉及整改企业60余家。省财政专门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共投入13.5亿元,有力支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行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政策,完善和落实脱硝电价政策。完成合肥市及其周边地区第一阶段细颗粒物源解析研究工作。提前一年建成16个市PM2.5空气自动监测站,46个县(市)建成了空气自动监测站,所有国控空气监测站点按新标准基本形成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能力并实现联网。

B 代表积极热议

合肥12名代表联名提交议案

合肥代表团中的吴锐、周尚斌、凌宁、严德敏、张东安、李小榕、完颜旭辉、沈锦霞、顾琴芬、陈长贵、谢琼、姚仕军等12名代表,签名联合提出:“关于我省尽快研究并公布雾霾天气污染源清单的议案”。

12名代表认为,治理大气污染首先要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我省对于空气污染原因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很难定量地说明造成现在大气污染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根据现在有关部门研究的初步分析,普遍认为造成我省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相对比较大;我省的煤矿储量很大,煤炭消费呈持续增长的态势;机动车排放的废气影响比较大;扬尘污染影响较大;当发生不利气象条件的时候,秸秆焚烧会加剧污染程度;相邻城市间污染物的跨界输送;区域的联防联控机制不健全。但以上这些结论还比较粗糙、比较概括,不利于更加科学、更加细致地开展我省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

12名代表建议,对于我省大气的具体污染成因、污染源清单的研究,我省有关部门应结合大气污染防治日常工作以及能源结构调整、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制度等内容开展专题调研、了解情况,督促各地市尽快制定《地市环境总体规划》,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从资源环境承载力出发,从环境优先出发,合理设定城市规模、结构和布局,并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有机衔接,做好基础性数据调查工作,尽量准确细致地列出污染源清单,加强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治理,强化城市大气污染的防治治理,推进机动车尾气的控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产业结构等各项工作的落实。

壮士断腕治雾霾,不信蓝天唤不来!

12位代表希望政府有关部门集中精力加大投入,加强对大气污染源的研究。建议从几大方面采取措施。其中,首先要查清我省各地市大气颗粒物到底是什么东西,有哪些成分,一年四季成分是怎样变化的,东部和西部、南部及北部颗粒物的成分有什么特点;查清楚形成的原因,比如说气候对它的影响,它们之间怎么融合,冬夏季同样的颗粒物会产生什么样的灰霾,影响它的因素有哪些;要查清楚它的来源,比如现在定量的污染到底来源于哪里?占多少比例?研究治理新技术,希望在这方面加大科研的投入,研发新技术,我省要有争先创优的精神,争取率先于全国缩短雾霾治理的进程。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阶段,城市越建越大,卫星城市越来越多,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城市群。每个城市都是一个污染源,污染源之间的相互输送,相互跨界传输也会形成一种区域性的雾霾,要有效地控制这种污染物就不能单靠一个城市单兵作战,需要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机制来有效治理大气污染。

在此,12位代表提出建议:在城市规划中构建城市的风力通道,在污染物不变的情况下,建设城市通风的廊道,让城市外面新鲜的空气流进来,把城内污染的空气推出去,达到驱雾散霾,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目的。进一步加大科普宣传,提升公众应对大气污染的能力和意识;把环境治理工作纳入政府的绩效考核。尽快研究列出并公布各地市污染源清单,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同时也让各地各级政府抗击雾霾的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更加卓有成效。

“以雾霾为特征的大气污染,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民生的问题”。12名代表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去。“因此,我省在处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关系时,要摒弃传统思想所强调的协调发展理念,确立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法律地位,突出环境保护和生态利益的重要性,使经济建设在环境保护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壮士断腕治雾霾,不信蓝天唤不来!”。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