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生活?不羡慕!美丽乡村我做主
安徽:“编外交警”让乡村道路更安全
下一篇4 2015年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城里生活?不羡慕!美丽乡村我做主

记者 王汝华
美好乡村建设整体推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2014年安庆市首批77个省级重点示范村已全面建成并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岳西、潜山、桐城被评为全省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市),安庆获得先进县的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此外,潜山县列入国家美好乡村建设标准化示范县,岳西县水畈村被评为“2014 年度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潜山县官庄村美好乡村规划建设项目获“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怀宁五桥村等6个乡村列入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太湖县金鹰村蔡畈古民居等8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望江县回民村入选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绿树环抱的村庄、黑瓦白墙的农房、整洁宽敞的村道、倒影如画的池塘、配置齐全的广场,如今的安庆,这样的美好乡村不在少数。

然而在美好乡村建设之前,道路、卫生却又是另一番样子。在桐城市范岗镇杨安村村民黄加财的记忆中,村子里的泥巴路总是很难走。“稍微下点雨,门前屋后就稀泥成摊,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气,狭窄的泥巴路上出门时都无处落脚。”很多村民与黄加财一样,记忆中都烙有在泥泞的村道上肩扛自行车赤脚前行的印记。

最近这两年,安庆的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重点放在垃圾污水处理、安全饮水、村庄道路、危房改造、卫生改厕、电力通信、村庄绿化亮化、沟塘清淤等这些村庄最需要、群众最期盼的地方,努力让农民群众过上“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做饭不烧柴、垃圾不靠埋、污水不乱排”的生活。既要实现“画龙点睛”之效,又要避免“画蛇添足”之嫌。

黄加财所属的是杨安村兴庄组,全组共20来户,80多个村民。美好乡村建设时,组里每家每户自愿出资千余元将门前的空地进行了硬化。

“村里规划的杨安新村建成以后,示范效果很明显,其他一些组的村民主动要求对所在的村民组进行整治提升。”杨安村书记赵东山介绍说。

“由民做主而不替民做主,强力推进而不强迫推进。”这是安庆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工作准则。建设规范制定出“十要十不要”的标准:要规划引领、不要随意建设,要一村一景、不要千村一面,要群众自愿、不要强迫命令,要整治为主、不要大拆大建,要功能配套、不要贪大求洋,要村庄美化、不要过度硬化,要多栽树木、不要大铺草坪,要建管并重、不要重建轻管,要倡导新风、不要陈规陋习,要多元投入、不要负债建设。或许是规范后的美好乡村建设可操作性强,目前,安庆的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已有了从“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转变。

距离黄加财房子不足10 米的地方,村里还建设了一个小广场,配备有4、5种体育健身器材。然而这个小广场,在整治之前,它既是一条臭水沟,也是无专人管理的垃圾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安庆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使平原地区更具田园风光、丘陵山区更具山村特色、田畈圩区更具水乡风韵。

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田园风貌、浓郁的乡土文化,这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显著特征,也是乡村的独特魅力。

在黄加财看来,如今村里既干净又整洁,住在城里还没有住在村子里舒服,“房子宽敞,空气清新,吃的是自己种的。”显然,城里的生活已不再为人羡慕,会有更多的农民回归农村。

安庆的美好乡村建设把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对生态资源型村庄,坚持自然景观与旅游发展相结合;产业资源型村庄,坚持“一村一品”发展产业。目前,安庆市已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省级107家,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8个,总数均居全省第一;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837家、家庭农场1508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4家。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