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体育改革 推动全面发展
2015年1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深化体育改革 推动全面发展

记者 江锐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在新的一年里,体育工作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布新局、谋新篇?在1月20日和21日召开的2015年全省体育局长会议上,记者采访了部分体育部门负责人,他们从不同侧面介绍了过去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回顾过去,畅想未来。

芜湖市:转变发展方式,深化多元发展

近年来,芜湖市青少年体育工作积极实施安徽省“青少年体质强健工程”和“青少年体育塔基工程”,用发展经济的理念发展体育事业,用现代企业的模式发展体育产业,转变政府职能和体育发展方式,鼓励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兴办体育,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体育需求,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发展格局。

芜湖市青少年体育学校承担着全市青少年业余训练的主要职责。为提升体育竞技水平,该市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撤销市体育部门原下属的6个二级机构,成立芜湖市青少年体育学校,实行全员聘用制和主教练负责制,建立目标考核奖励和量化管理机制,调动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其中,单项体育协会承担的“三大职能”作用明显。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该市各级体育行政职能部门逐步将工作重点转变为管理和服务,不再包办各类体育活动和赛事活动,由各单项体育协会“唱主角”,发挥其会员广泛、人才荟萃、联系面广、社会性强的优势,承担了开展本协会全民健身活动、承办或主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开展体育训练和组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的三大职能。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民间资本融入青少年体育:一是“队企联姻”;二是民间力量投资体育,开展青少年体育训练(培训)。

宣城市:突出地方特色,实现“一县一品”

宣城市是“全国田径之乡”、“全国围棋之乡”。多年来,该市注重发挥“山水人文”优势,致力于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实现“一县一品”。

宣城素有“三月三,登敬亭山”的传统民俗,在敬亭山连续举办9届登山比赛,在宛陵湖景区举办第31届迎春长跑比赛;宣州区在水阳江举办的龙舟赛每届都有10万观众;郎溪县在风景区举办石佛山登山比赛、环“天子湖”半程马拉松比赛;宁国市有环“青龙湖”自行车大赛和广场健身舞大赛;泾县每年举办足球联赛,2014年相继成功承办中国·泾县首届乡村公路自行车邀请赛和“情飞一江水,醉美桃花潭”2014中国·桃花潭龙舟赛;绩溪县是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的重要一站,次年起,该县每年5月30日都举行纪念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暨全民健身日活动;旌德县举办智力运动会、乒乓球比赛、广场舞比赛。

近两年,宣城市区新增了明镜湖公园、麒麟山公园、梅溪河景观带等24个公园,城区绿地面积达到2200公顷,体育部门积极与规划、建设等部门协调,在每个公园都安装健身设施,免费对市民开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十五分钟健身圈”的目标。

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该市各系统、各行业的各类体育场地共有4729个,场地面积389.15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1.518平方米,全省第三。

太湖县:结合当地县情,推进场馆建设

从2012年开始到2014年底,太湖县政府先后投入1.2亿元新建县体育中心,体育中心一期工程——综合体育馆及室外全民健身广场已于2014年8月30日竣工并交付使用。

在广泛征求意见后,结合该县县情,确定体育中心工程建设内容为:一馆两场一中心,即一馆(体育馆)两场(公共体育场及全民健身广场)和室内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功能定位是:体育中心建成后能承担省级以上单项体育比赛及市级综合体育比赛,能承担县级大型集会、大型演唱会、商业展览等,能满足广大市民健身的需要,能开展武术、跆拳道、乒乓球、篮球、手球、门球、羽毛球等各个体育项目的训练。

太湖县新建成的体育中心一期工程,始终坚持面向群众这一根本宗旨,同时积极探索部分场馆运营管理新模式,做到既免费向市民开放,为广大市民健身提供场所,又要创收,增加收入,维持场馆运营的必要费用。一是对室外健身场地,如球类区,全部实行免费向市民开放,分别交由各相关球类协会管理,由协会负责日常运营支出;二是对部分场馆,如游泳池及综合馆,实行招租或有偿使用,确保运行的正常经费支出;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县内外大型体育文化活动。

黄山市:做强品牌赛事,拉动体育消费

近年来,黄山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打造体育品牌赛事,加快建设户外运动基地,在促进体育、旅游、文化、经济增长结合方面做了有效探索,推动了黄山特色体育产业的新发展,为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该市已成功举办了中国黄山国际登山大会(10届)、中国黄山(黟县)国际山地车节(9届)、中国安徽齐云山山地越野挑战赛(5届)、中国黄山太平湖公开水域游泳公开赛和黄山市新安江龙舟赛(4届)、中国黄山国际健走节(3届)、中国(黄山)户外评奖大会暨首届中国齐云山国际养生万人徒步大会、中国黄山太平湖首届自行车环湖大会、中国徽州国际乡村慢步节暨绿道骑行徒步露营大会、中国歙县户外健身大会暨新安江山水画廊国际马拉松公开赛等。“一县一品”特色品牌赛事在该市三区四县已全面启动,推动了体育产业整体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该市举办国内外颇具影响的重大赛事活动约30项,通过大型赛事活动的举办,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运动员、游客和客商数十万人次前来该市活动、观光和洽谈贸易。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提升了该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增加了赛事举办地旅游业的各项收入,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力地拉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从而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省体操击剑运动管理中心: 狠抓重点项目,推进联合培养

省体操击剑运动管理中心连续两届超额完成全运任务,特别是第十二运周期实现了运动成绩的“三大”突破。一是取得参加全运会运动成绩的历史性突破;二是取得部分项目队(组)参赛成绩的历史性突破;三是取得单项个人参赛成绩的历史性突破。

2014年,总体评价是:亚运任务未完成,年度指标喜收官;联合培养稳推进,梯队建设显规模;重点项目展实力,启动之年见态势。

围绕“长线”(即立足自身,自主培养),抓实项目普及推广,寻求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抓项目推广:坚持项目带动,壮大发展支撑;抓项目布局:坚持夯实基础,增强发展内力;抓梯队衔接:坚持合理选材,确保队伍衔接;抓活动竞赛:坚持改革创新,激发项目活力。改革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克服不想、不愿、不敢、不会转变发展方式的思想。该中心根据体操、击剑项目发展的八年规划,围绕队伍建设、竞赛改革、激励政策等方面制定新举措,做到体操、击剑项目在青少年训练规模,运动员、教练员队伍的梯队建设以及竞技体育成绩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围绕“短线”(即交流引进,联合培养),打好四大战役,寻求阶段目标实现。主要体现在抓训练、抓管理、抓作风。

安徽省网球协会:加快产业发展,促进运动消费

2012年10月,我省第一个网球职业体育俱乐部——安徽尚泽网球俱乐部成立。它以网球场地为股本,吸纳民营企业入股,共同经营、共同培养、共同拓展安徽网球,可以说是国家投资与民营企业家投资同呼吸、共命运的一个教学案例,换句话说它是体育市场化的模板,经营得好是楷模,经营得不好就是失败的教训。

尚泽网球运营两年来,专业队成绩稳步提升。2014年,在全国团体锦标赛中,女团获得第三名,朱琳在深圳举办的中国网球大奖赛(年终总决赛)中获得单、双打双料亚军。朱琳2014年3月被录取到国家队,现已是主力队员。朱琳的国内排名第7位,国际排名第128位。相较于其他省份,我省能用较小的投入、较短的时间获得这样的成绩,着实不易。

作为安徽首家网球职业体育俱乐部,要在不断提升自身造血功能上下工夫。专业队和赛事是尚泽网球发展的基石,过去和将来,还是以投入培养为主。盈利模块在近几年内都寄希望于培训、教学。引入民企参与到俱乐部,不仅获得了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灵活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模式。

2014年培训总人次达26000,到俱乐部打球的总人次达8万,这不仅为增加安徽的网球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专业队培养了更多苗子。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