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过程 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摆脱“手机依赖” 不能止于逃离体验
微声音
“闯红灯20次算失信” 连坐处罚逼你讲诚信
非常道
扶摔倒老人反遭讹 路人证清白可点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摆脱“手机依赖” 不能止于逃离体验

□张玉胜
 

时隔整整30天,南京审计学院的王茜再次打开手机,正对着久违的开机画面“百转千回”,然后手机像抽风一样震动起来——足足128条未读短信。一个多月以前,大三的她在学校的官方微信上看到了一条特殊的“志愿者征集令”:“据调查,年轻人平均刷屏时间为6分钟一次。手机似乎成了我们挂在身边的一个器官……有没有想过,作为数字原住民的你,做一回数字难民,体验一回一个月不用手机的生活?”(1月14日《中国青年报》)

与部分高校实施上课强收手机的“硬办法”不同,南京审计学院以志愿者的方式推出“一个月不用手机”的体验活动,或更具柔性、情趣和创意性,当不失为对矫正年轻人普遍存在的“手机依赖症”的有益探索,值得一赞。包括王茜在内的9名志愿者以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打发”没有手机的日子,其经历与感悟令人深思。

在手机俨然成为人们挂在身边的一个“器官”的当下社会,由“手机依赖症”导致的时间浪费、学业荒废、亲情淡漠及安全风险等负面效应,成为值得关注、亟待矫正的社会通病。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发达,人人享有手机毕竟已是不争的社会现实和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逃离手机”体验也只能是短期的“体验”,不可能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

矫正“手机依赖症”,走出“没有手机活不下去”的迷茫与困惑,还有赖于人们对过度使用手机带来的负效应的清醒认知,增强自我克制的自律自警意识,让手机回归工具性本能,让手机使用步入“拿得起、放得下”的自由王国境界。

正如重庆市洋人街景区划设首条“手机人行道”,旨在减少“低头族”发生碰撞和摔伤事故一样,“逃离手机”的警示意义显而易见。套用组织者的话说,“我们活动的初衷,也并不是为了让每一个人与手机绝缘,只是希望通过这一个月的体验,让大家找到最适合的和手机相处的方式。”

而该校校长晏维龙的一番话,或可当作对“适合”相处方式的进一步解读,“希望同学们要学会‘卸载’,勇于挑战自己,勇于放弃你依赖、心爱的东西,能够静下心来,重新思考自我与外界的关系。”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