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11月17日正式开通的沪港通并没有出现某些业内人士期盼的“秒停”走势,相反,沪港通开门就遇冷。虽然在17日的首秀中,香港投资者提前用完了沪股通130亿元的投资额度,但在港股通方面,内地的投资者只使用了17.67亿元的额度,表现为一种“南冷北热”的局面。
这种情况的出现无疑让热炒沪港通,以及对沪港通寄予幻想的人们大失所望,尤其是对“牛市论”者来说,沪港通开门遇冷的表现,更是给他们头上泼了一盆冷水。
当然,对于沪港通,人们不应该以其一时的表现来论成败。实际上,如果客观来分析,沪港通开门遇冷无疑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毕竟作为两地的投资者来说,都需要一个熟悉与了解对方市场的过程。尤其是对个人投资者来说,这个过程会相对漫长一些,就像A股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对于交易港股到底有多少成本费用都说不清,更别说是港股的诸多交易规则与A股市场的不同了。所以在这个熟悉与了解对方市场的过程中,投资者交易慎重一些是应该的。
不仅如此,在迎接沪港通开通的日子里,沪港两地市场都把沪港通概念股炒作了一番,就等着沪港通开通后,对方的投资者过来接盘。也正因如此,在沪港通开通之初,投资者观望一段时间,回避一下沪港通概念股回调的风险,这也是很正常的一种投资策略。毕竟在这个市场上,没有谁比谁更聪明多少,也没有谁比谁更傻多少。
而从当下的情况来说,沪港通遇冷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它提醒我们遇事不要头脑发热,还是应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比如沪港通,虽然是A股市场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但沪港通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局面,更没有解决中国股市自身存在的包括圈钱市在内的诸多实质性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寄希望于沪港通能带来大量的海外资金来开启A股市场的大牛市,这无异于痴人说梦。还是那句话,投资者没有谁比谁更傻,尤其是海外投资者,走过的桥比我们国内投资者走过的路还多,忽悠海外资金来推高A股股价,那实在是班门弄斧玩过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