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安徽广大羽毛球爱好者来说,有两个日子需要记住。
2013年5月30日,省体育局与淮北市人民政府联办安徽省羽毛球队签约仪式在淮北市举行,继上世纪八十年代撤销后,省羽毛球队正式恢复成立。2014年10月15日,省十三运会青少部羽毛球赛在潜山县揭开战幕,这是羽毛球被首次列入省运会青少部比赛项目。
那么,省运会作为检阅青少年后备人才的舞台,安徽羽毛球在全省发展怎么样?水平有多高?
社会参与,普及提高
“本次比赛共有12支代表队的127名运动员参赛,共产生8枚金牌。比赛分甲、乙两个组别,分别设男单、女单、男双、女双四个项目。除了芜湖是由该市体育局组队参赛外,其他11个地市参赛队员,都是俱乐部队员。”本次大赛总裁判长王淮勘告诉记者。
据王淮勘介绍,以前的全省比赛,一场比赛基本上打17~18分钟就结束了,本届省运会,基本要打25分钟左右,其中男子甲组有一场半决赛居然打了80分钟。比赛时间增长,说明选手水平有了提高,对抗性也强了。从全省范围来说,还是淮北、合肥、马鞍山等地水平稍强一些。作为东道主,安庆选手也进步明显,这次夺得了男子甲组单打金牌。
夺得女子甲组单打冠军的马鞍山选手周文静,现在还是初三学生,业余时间则在马鞍山市领军羽毛球俱乐部打球。周文静告诉记者,“其实,作为学生,主要精力还是学习,打羽毛球只是业余爱好,平常一周也就打一两次球。”
马鞍山羽毛球队教练李育麟,以前夺得过全省羽毛球冠军,由于年龄原因,已经无法参加高水平的大赛,不过一般的草根赛事,还是少不了他。李育麟告诉记者,在马鞍山,像领军这样的羽毛球俱乐部,估计有二三十家。而在合肥,据王淮勘透露,这样的俱乐部,则不会低于300家。夺得男子甲组双打冠军的徐剑峰、程卓然,都是在合肥海顿羽毛球俱乐部打球。其实,他们都是在校学生,一个在海顿中学,一个在合肥八中,只是业余时间到俱乐部一起打球。
省队市办,淮北首家
本次省运会,淮北市一共取得3枚金牌,成为最大赢家。说起淮北羽毛球,大家想到的就是安徽省羽毛球队“省队市办”,放在淮北。
据省球类中心主任张力兴介绍,淮北市是安徽省开展羽毛球运动最早的地区之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厚重的羽毛球文化底蕴。2002年,省球类运动管理中心在淮北市建立了省羽毛球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经过十年的努力和探索,训练基地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学训练体系,培养了一支团结、进取、敬业的教师、教练队伍。近年来,先后向国青、国少、北京、八一等运动队输送了多名优秀人才。2007年,该基地被中国羽毛球协会命名为中国羽毛球后备人才训练基地。
于是,从2008年起联办安徽省羽毛球队便提上了日程。历时近5年的时间,双方终于达成共识。安徽省羽毛球队落户淮北,成为安徽首个“省队市办”的专业队伍。
安徽省羽毛球队于2012年11月份开始面向全国招收年龄段队员,2012年底经省球类运动管理中心同意,向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注册了11名队员,作为安徽省羽毛球队第一批试训的运动员,球队总教练是于炳龙。2013年与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协商,同意该队适龄队员报考该院,当年有5人报考入学,今年报考14人。
球队组建一年多,谭强、余长青、凌泽楷、童曦、蔡犇等球员多次在全国同年龄比赛中取得佳绩。由于表现优秀,谭强、李明阳、杜越、田开瑞、谭越等球员也参加了国青队集训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