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不堪、出入困难,这是合肥火车站站前广场给市民留下的最大印象,由于占地面积所限,进一步扩充又显得不是那么现实。
好消息是,未来合肥火车站站前广场的发展将“另辟蹊径”,增加地下2层空间,将合肥火车站打造成“上进下出”的立体交通枢纽。
10月19日(本周日)晚24时,合肥火车站站前广场综合改造工程正式开建。最快两年后,乘客出入合肥火车站可通过地下枢纽无缝换乘地铁、出租车,就连最头疼的停车也不用愁了。
改造:地下2层设计实现“无缝换乘”
根据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发布的消息,合肥火车站站前广场综合改造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地面广场改造和地下结构施工两部分,目的就是通过对现有广场综合改造,将合肥火车站打造成“上进下出”的立体交通枢纽。
改造后的合肥火车站站前广场分为地面广场层和地下层两部分,最终将“变身”为一座新型交通枢纽工程,未来乘客在此可换乘地铁、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
其中,地面广场层占地面积约5.22万平方米,采用对称布局,中央区域为疏散广场,西部为公交站场、非机动车停车场,东部建设为出租车、社会车辆落客区以及大型车停车场。
地下层建筑面积约5.08万平方米,采用两层结构设计,地下一层西区为枢纽换乘大厅,北区与站房出站口连通,南端直通轨道一号线火车站换乘站点;中间及东区为出租车站场及社会车辆停车场。地下二层全部为社会车辆停车场。建成后,两层可提供停车位490个,其中负一层为251个、负二层为239个,可以有效缓解火车站停车难的状况。
待广场改造完成后,出站乘客从负一层出站后,既可通过枢纽换乘大厅无缝换乘地铁、出租车,也可通过扶梯到达地面公交站场换乘公交车和其他车辆。
施工:工期两年,东西“对半”通行
根据施工安排,该工程计划总工期24个月。
而为了保证火车站的正常运行,此次施工将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对广场东侧进行封闭改造(东西向长220米,南北向宽145米),广场西侧保持正常通行,计划工期14个月;待第一阶段完工后,开放第一阶段封闭区域,转而对西侧进行封闭改造,计划工期10个月。
同时,在整个施工期间,站前路会一直保持单向通行,施工区域与站房之间则留有通道,以保证旅客及行人的正常通行。
广场改造期间,站前路、站西路、全椒路等道路单向通行
合肥火车站站前广场综合改造工程计划于2014年10月19日组织实施,为保障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把施工对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点,以下几条道路将设置为单向通行。
“届时,站前路等道路将变为单向通行,而后通过区域绕行的方式,实现另一侧车辆的出行,实际的绕行距离也就300米左右,而由于变成单行,实际的交通情况将会比现在更好。”交警部门负责人介绍。
根据安排,火车站附近的道路将主要分为区域性干道调整、微循环道路调整、配套措施三方面。
区域性调整方面:依托周边路网,充分发挥临泉路的通行效率,分解交通流量,提高通行效率;
将站前路(全椒路—站西路)调整为由东向西单向通行。
将全椒路(站前路—临泉路)调整为社会车辆由南向北单向通行,公交车辆双向通行。
将站西路(站前路—临泉路)调整为由北向南单向通行。
微循环调整方面:保证火车站人流囤积集散,保障重点车辆的通行,最终保证火车站应急通道的畅通有序。
敬亭山路(站前路—正阳路)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站前路敬亭山路交口北侧设置道闸,除内部火车站、周边商户及住户车辆外,禁止通行。
正阳路(敬亭山路—东发路)调整为由东向西单向通行。
荻美路(敬亭山路—东发路)调整为由东向西单向通行。
东发路(正阳路—站前路)调整为由北向南单向通行。
围绕两个循环的内容,合肥市交警部门将设置交通标志,包括外围引导、禁令、通告,道口的禁令等方面。
配套举措方面:周边部分人行道将设置隔离护栏保障通行秩序,此外全椒路保证公交车双向通行,可减少对中绿广场公交底站的影响。
对站前路(东发路—西发路)进行调整,南半幅道路作为过境车辆通行,北半幅道路作为进站通道,并在北半幅道路设置专门的慢行道路。并于北半幅道路分车道设置柔性反光柱,控制车辆长时间停放。对周边区域内的交通信号相位配时进行优化调整,提高通行率。
站前路(全椒路—站西路)中心隔离护栏继续保留,用以控制行人穿行,沿线适当位置保留过街通道;东发路交口处隔离护栏为活动样式,用作应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