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有美器之称,具备青铜古朴雄浑的美感,又兼备玉器温润柔和的气质。
纵观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自商代出现原始瓷之后,至清朝末年,经历了三千多年,无论从烧制技术,釉彩的种类,还是从用途等方面来看,陶瓷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然而民国初年,清王朝分崩离析,官窑解体,为皇室烧制瓷器的窑工们纷纷各自谋生,使传承了数百年的官窑瓷器制作体制彻底瓦解,中国的瓷器进入了一个空前的衰落阶段。
在清朝末年,徽商在清政府的打压与列强的经济侵略下日渐衰败,依靠徽商作为重要经济支持的新安画派画家们也失去了经济依靠,纷纷转投江西景德镇绘制瓷器以谋生计。以程门、王少维为代表的新安派画家们将纸绢丹青上的山水、花鸟转而绘制在瓷器上,并加以题款、赋诗,开启了瓷器绘画的新篇章。他们重人文、少装饰的瓷器制作风格渐渐在景德镇独树一帜,形成了新的瓷器品种:浅绛彩瓷。
综合浅绛彩瓷的发展以及现如今在收藏市场中的艺术价值,可以看出,浅绛彩为当今人们对中国陶瓷艺术史的研究增添了一个新的领域,以文人画的内涵确定了中国瓷器绘画的地位。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浅绛彩瓷,无论是从其艺术价值还是市场价值来说,都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其独特性与可探索性都是值得我们后代人不断传承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