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元投出去,她再也没有收回来”
老人理财 应掌握三个原则
下一篇4 2014年10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5万元投出去,她再也没有收回来”
专家支招:老年人理财要掌握三个原则
记者 赵莉/文 黄洋洋/图
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位,轻松理财很重要
 

想出去吃顿特色饭菜吧,太贵了,还是在家自己烧吧;想走出去游山玩水,手头紧紧巴巴,也没了劲儿;奔波了一辈子,手头上存了几十万,想买点理财产品吧,风险大了不行,收益低了没意思……都劝老人不要理财,可是,老人们遭遇的理财尴尬郁闷事还真是不少。日前,市场星报记者分别与多位老年朋友以及银行的一些个人理财经理,进行了面对面交谈,以下就是关于老人们的理财故事。

故事1:盲目投资 “赔了夫人又折兵”

“只要周边亲戚朋友讲哪里有个好项目,能赚钱,她就很热衷,可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连本钱都收不回来。”提及自己老伴的理财经历,今年65岁的王振堂大爷有些哭笑不得。

王大爷和老伴赵灵芝阿姨都已退休几年了。在临近退休的时候,赵阿姨有些忧虑了,“如果以后手上没有了钱多难受,伸手问谁要钱都不好。”于是,赵阿姨便萌生了理财的想法。

“听朋友介绍投资树苗能挣钱,她就背着我把钱交了,可是,到现在连本带利一分钱也没有拿回来。”王大爷告诉记者,几年前,同学跟他们商量投资树苗生意,当时他还有些犹豫,中间因为有事出差到了外地,可是等他回来时,老伴已经把2万块钱交给了同学拿去投资。

“老伴经常想着理财,可是缺乏理财知识和辨别真伪的能力,所以往往投出去的钱再也收不回来了。”王大爷说,有一次,老伴还听信周边的朋友介绍:有一家企业高利息吸纳周边的资金,希望她能够拿出5万元钱参与投资。对于这个信息,赵阿姨倒是进行了一番考察,这家企业是当地一家有名的面粉厂,收益一直都不错,于是便把5万元钱交给了朋友。

“前段时间这家面粉厂倒闭了,很多人投进去的钱都很难收回来了。”对此,王大爷和赵阿姨也很心疼,不过赵阿姨始终有一个观点:“投资本来就有风险,有赚有赔,心态要好!”

现在,王大爷经常会盯着老伴,只要见她有投资理财的想法,他都要劝上一番,实在难以劝说,只好请子女们出马啦。

理财经理点评:盲目理财 损失不止一点点

省城某银行贵宾理财段经理分析说,投资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一分风险一分收益。风险的控制需要一定的社会阅历和专业的投资知识。老年人投资容易道听途说,对风险缺乏独立的判断,被高收益迷惑而忽略了风险。上面故事中提到的赵阿姨就是忽略了民间借贷的风险,一旦公司破产很可能本金利息全部损失。

故事2:爱人患癌症 危机来临想理财

“一位60多岁的刘阿姨来到我这里寻求帮助,她感到了一种强烈的危机感,不知道该怎样对她家里的财产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也不知道怎样规避风险。”采访中,省城一家银行的贵宾理财段经理向市场星报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理财故事。

“刘阿姨原本经济条件非常好,爱人是省城一家国企退休的领导,正当两个人准备安享晚年的时候,家里出现了一个重大变故——这位阿姨的爱人查出患了癌症。”段经理说,这对于原本非常幸福的一家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刘阿姨的爱人退休后主要是享受普通医疗保险,另外自己之前购买了一份商业保险,但是保额仅有6万元。刘阿姨的爱人第一次查出患有癌症后,家人选择了在合肥的公立医院为其治疗,手术成功后,除了医保报销和商业保险报销后,最后还承担了4~5万元钱。

但是没过多久,刘阿姨爱人癌症复发了。

为了给父亲治病,女儿把自己在上海的房子卖掉啦。但是,由于长期住院需要陪护,刘阿姨的女儿把工作辞掉,和她一起陪护,瞬间整个家庭的幸福指数急剧下降。

段经理说,后来,刘阿姨特意为她的女儿、女婿各购置了一份重大疾病保险。

理财经理点评:早期未规划,灾难来临徒伤悲

段经理介绍说,我国城镇职工目前基本已经覆盖了医疗保险,但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还不是非常全面,依然有很多的进口药品等需要自费。目前普通医疗保险的替代率约为60%,依然有将近40%的费用需要自行承担,如果希望享受更好的医疗条件(比如故事中提到的刘阿姨一家),那可能自费的比例会更高或者全额自费;另外还有被普遍忽略的一点就是如果在工作期间罹患重大疾病,那工作能力受到很大影响同时看护费等消费反而大幅增加,这时就需要有一定的其他收入(比如保险费等)来补偿这部分差额。

所以,趁年轻时要做好重疾规划,足额投保就显得比较重要了。

故事3:“辛苦一辈子养老钱哪能随便动”

“一辈子忙忙碌碌,就存了这么点钱,女儿出嫁给了一部分嫁妆钱,剩下的这几十万块钱就当我们老两口的养老钱吧。”家住庐阳区的陶秀芬阿姨老两口笑呵呵地对市场星报记者说。

今年60多岁的陶阿姨和老伴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

“年轻时,两个人一起挣钱养家,孩子爸挣的钱存起来,我挣的钱用来日常开销。”陶阿姨坦言,年轻的时候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也吃了不少苦,现在老了,也舍不得花钱。

陶阿姨的女儿已经结婚生子,女儿女婿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收入也还算不错,退休后她就帮着女儿带孩子,老公从单位退休后又找了一份工作,现在一家人的日子过得不错。

谈及如何理财,陶阿姨直摇头,“哪还敢搞什么理财啊,一辈子辛辛苦苦挣点钱不容易呀,我们都存在银行里啦。”

陶阿姨的女儿李琳告诉市场星报记者,平日里,老两口也比较节省,每次她提议去饭店吃点特色菜,老两口都直摇头,还说出去吃顿要花好几百块钱,都快够一家人半个月的生活费啦;如果让他们出去旅旅游,享受一下生活,老两口又说车票门票得花多少钱啊,不去不去啦!

每每听到这样的回答,李琳的内心都非常伤感,“我也希望爸妈好好享受一下生活,也不知道是他们过惯了苦日子,还是想为我们节省点钱,总觉得父母这辈子太不容易啦!”

理财经理点评:早做规划,老年生活才有“品质”

段经理分析说,故事中的陶阿姨两口是大多数老年人生活的一个缩影,看上去平淡但总觉得不够有品质。如果想提高老年生活的品质,早做规划非常重要。比如可以每月强制储蓄定投基金或者给自己安排一份商业养老保险补充,日积月累便可为养老生活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父母晚年生活幸福儿女也放心啊!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