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越老,亲情、友情、爱情越不能少”
2014年10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人越老,亲情、友情、爱情越不能少”
社会学家呼吁:重视老年人情感需求,让老来伴成为风气
记者 宁大龙/文 黄洋洋/ 图
两位老人在养老院相识,最后走到了一起。
 

人之将老,最大的幸福是什么?老有所依?子孙满堂?记者日前走近几位情况各不相同的老人,倾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内心。

记者调查发现,一方面是老人的情感需求强烈,另一方面则是有自己生活的子女,无法单方面的仅从亲情方面满足老人的情感需要。对此,专家建议,子女要“常回家看看”,老年人其他方面的情感需求要多多关注。

故事1:“半路牵手”的夫妻

最平凡的表达:“肖肖是好人,我想和她在一起”

王琦今年89岁,肖秀英78岁,在养老院中,两位老人是被所有人羡慕的“一对”,肖秀英称王琦叫“王老师”,而王琦则亲密地叫肖阿姨“肖肖”。

89岁的王琦,是2012年搬进夕阳红养老院的,肖秀英搬来更早。

谈到两人认识的经过,肖阿姨满脸笑容:“当时他刚搬进来,基本家务什么都不会做,养老院又不能带保姆,于是我就经常过去帮他做一些基本家务,一来二去,两个人就渐渐熟悉了。”

去年5月份的一个下午,王老师对肖阿姨说:“干脆,我们两个在一起过吧!”

谈到这段经历,王老师的脸上泛起了红晕:“肖肖是个好人,我想和她在一起,就那么简单,老年人只需要个能相互帮助、能聊得来的伴就行了,对爱情没什么别的要求。”

最大的幸福:孩子们的理解、支持

人们常说,年轻人的恋爱,双方父母支持与否非常重要,然而,对希望再婚的老人来说,他们能否真正得到幸福,更多的是取决于儿女是否理解、支持。

事实上,除了王老师和肖阿姨,养老院里还有两对高龄老人“谈朋友”的,然而,他们的爱情却或多或少受到了双方家庭的阻挠。

此外,对于高龄老人的爱情,有些人并不认可。王老师说,他曾听过一位老人说了一句话:这里是什么场合,等死的呀,还谈什么感情……

因此,虽然两人“情投意合”,但要真正在一起,还是要征求儿女们的意见。幸运的是,两位老人把自己的想法跟子女们商量后,很快得到了孩子们的支持。

此后,肖阿姨请了几个要好的朋友,帮着自己把东西一起搬进了王老师的房间内,顺便把两个人在一起的情况告知了朋友们,肖阿姨说,这就算两个人“结婚”了。

最浪漫的事:每天牵手一起散步

如今,王老师和肖阿姨的相处状态,是一句歌词: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慢慢变老。

“年龄大了,就感觉时间比较紧,包容心也比较强,我们两个根本没时间吵架,每天睁开眼睛看到对方,就会露出微笑。”王老师说。

每天一早,王老师会和肖阿姨一起出去锻炼,中午简单地吃完饭后,王老师又会牵着肖阿姨的手出去散步,王老师研究历史,每天散步时,他都会讲几个历史故事,来给肖阿姨“解闷”,而肖阿姨也特别喜欢王老师给她讲故事。

王老师告诉市场星报记者,等有灵感的时候,他还要为自己这位伴侣写一首诗,感谢她陪自己走完这最后一段“人生道路”。

故事2:老伴走了,她靠着友谊走出“阴霾”

老伴去世,她瞬间“苍老”了

79岁的佘爱珍的生活看起来是让人羡慕的:儿女个个都很有出息,且非常孝顺,最小的孙子已经上了名牌大学,作为奶奶的她早已“功成身退”。

3年前,佘阿姨的爱人离世了,这成为佘爱珍生活最大的转折点。“一下子,生活的主心骨就没了。”佘阿姨说,虽然儿女很孝顺,每个月都有一个儿女住进家中,轮流照顾她的起居,但是她并不感到开心。

佘阿姨说,老伴去世后,看到同龄的朋友身边都至少有个能说得上话的老伴,她越发感到孤独。几个月的功夫,原本外表从不显老的佘爱珍头发几乎白了一半,外表上瞬间苍老了许多。

就这样,佘阿姨决定搬出去。最终,在家人的联系下,佘阿姨来到了养老院。

一声“小佘”,让她年轻了10岁

在养老院,佘爱珍很快重新找到了快乐。

“刚搬来不久,居然遇到了年轻时在拖拉机厂的一个同事,几十年没见了,她却一眼就认出了我,大老远就喊我,‘小佘!你怎么来了!’”佘阿姨说,就是这句‘小佘’,让她感觉重新活了过来。

很快,这位曾经的同事成了佘阿姨在养老院的第一个好朋友,佘阿姨平时叫她大姐。在“大姐”的带领下,佘阿姨很快融入了养老院的朋友圈里,每天从早到晚,佘阿姨都和朋友一起参加各种活动:打太极拳、跳舞等等。

“周围的人都和大姐一样,喊我小佘,没人喊我老奶奶、老阿姨什么的,这让我感觉我又年轻了十几岁!”佘阿姨说。

人越老,对感情需求越强烈

佘阿姨告诉市场星报记者,事实上,人越老,对感情的需求就越强烈。

“我身边很多人,特别是失去配偶的人,都非常孤独,情感需求非常强烈,很多人变得非常依赖自己的子女,恨不得子女天天来看他,24小时都陪在自己身边。可事实上,这怎么可能做到呢?孩子们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孩子。”佘阿姨说,想得开就好比她,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交很多朋友,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的情感需要;想不开的,很多老人很容易就变得自闭、抑郁下去了。

如今,佘阿姨的家人每周都来养老院看她,对此,佘阿姨却“很不满意”:“我告诉他们,没事的时候少过来,我在这里好的很!”

声音1:养老院:仅从亲情很难满足老人需求

夕阳红养老院是合肥第一家民营养老院,在院长谢芳看来,人越老,就越跟小孩一样,几乎拥有小孩子的所有特征:很难简单用语言说服、心理相对脆弱且对亲人的依赖程度非常高。

谢芳介绍说,对于老年人的情感需要,一方面需要家人多理解、多体谅,哪怕工作再忙,空闲的时候一定要常来看看老人,给老人打个电话。另一方面,社会也要鼓励老年同志多参加集体活动,多跟外界交流,把自己的情感寄托的面放得更宽。

声音2:社会学家:让“老来有伴”成为一种风气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知名社会学家王开玉介绍说,很多老年人在失去老伴后很快就会发生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加强对老年人再次建立婚姻的鼓励,让“老来所伴”成为一种风气。“年轻人的精力一方面有限,另一方面,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也是客观存在的,仅仅依靠‘孝顺’,是不可能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要的。这时候,没有比给老年人找一个伴更好的解决途径了。”

此外,王开玉也呼吁,社会上应该经常开展适合老年人参加的集体活动,让老年人能参与进来,多一个朋友,就少一份孤单。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