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烈士都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
2014年9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本报联手合肥蜀山烈士陵园、大蜀山文化陵园、合肥新四军研究会 举办的“9·30”爱国主题活动圆满落幕
“每一位烈士都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

李晶 孙静 李敏 记者 赵莉/文 王恒/图
 

瞻仰烈士纪念碑、为革命烈士敬献鲜花、一起听革命老兵讲过去的故事……9月27日上午,市场星报联手合肥蜀山烈士陵园、大蜀山文化陵园、合肥新四军研究会共同举办的“一起听老兵讲过去的故事”爱国主题活动如期举行,虽然天空中不时飘起雨,但是星报小记者们依然热情不减,他们感慨地说:“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收获很多!”

参观展馆:“马毛姐”的故事让小记者感慨颇多

9月27日一大早,星报小记者们便准时赶到了市场星报社门口集合,小记者们个个精神抖擞,坐着大巴,向着革命英烈的汇集地——合肥蜀山烈士陵园、大蜀山文化陵园奔去。

来到合肥蜀山烈士陵园大门口,星报小记者们排好整齐的队伍,十分严肃地沿着烈士陵园的台阶,一步步走上去,瞻仰烈士纪念碑,参观安徽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

“小记者们,请看这幅图,曾经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撑起竹篙,参加了渡江战役,在枪林弹雨中奋战七天七夜,后来还荣膺了一等功,她就是渔家姑娘马毛姐,现在居住在合肥,并且依然健在。”随着陈列馆讲解员的讲解,小记者们对这位渡江英雄十分敬佩,啧啧称赞。

随后,小记者们又参观了陈列馆的其他内容,还了解到合肥的习友路等地名是根据一些革命烈士的名字命名的。一位小记者惊讶地对记者说:“咱们安徽竟然有这么多革命烈士啊,真的太敬仰他们了!”

“平常以家庭为单位走进合肥蜀山烈士陵园瞻仰参观的较多,此次星报小记者团走进陵园参观,感觉这种形式非常好,也很有意义。”合肥蜀山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孙冬梅说,陵园也非常支持开展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希望能够经常举办。

举行仪式:向革命烈士三鞠躬 敬献花篮、鲜花

大蜀山文化陵园成立于2002年,前身为蜀山革命公墓。星报小记者们来到大蜀山文化陵园内的大蜀山革命公墓纪念碑前,天空中突然飘起了雨水,但是活动并没有因此中断。

小记者们分两排站立,在陵园司仪的引导下,小记者以及工作人员在大蜀山革命公墓纪念碑前完成了各项仪式。向纪念碑行注目礼、向革命烈士三鞠躬、市场星报记者与小记者们共同为革命烈士们敬献花篮,并共同整理花篮上的绶带,最后,星报小记者们向革命烈士敬献手中的鲜花。

之后,小记者们穿过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龙柏大道,来到人文纪念馆参观,这里收藏着许多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他们或在战争年代马革裹尸,或在和平年代舍己为人,无论何时,关于他们的故事总让人动容。

聆听故事:每一位烈士都是生动的教科书

亲历日本人大扫荡,亲身遭遇日本人威逼利诱……此次爱国主题活动的重头戏——“一起听老兵讲过去的故事”正式拉开序幕,来自合肥新四军研究会的两名老兵曹广、姜锡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星报小记者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我是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日本鬼子大扫荡的恶劣行径引起了大家的强烈愤怒,也坚定了我参加革命的信心,那时候就一心想着能够打败日本人。”今年85岁的革命老兵曹广回忆着自己入党的经历,讲述了自己亲历了日本人用刺刀将同村一位6岁小伙伴的肚皮刺破的惨烈场面。

小记者认真地听,认真地记,不时对日本人的恶劣行径表示愤怒,听到同情之处还随声附和着。

“我生在旧社会,长在贫苦家庭。”今年同样85岁的姜锡亭老人于1944年参加了新四军,那时艰苦的生活促使他很想参加革命。“当时,我们见了日本人必须鞠躬,不鞠躬就要被杀害,有一次,我不懂得规矩,就没有鞠躬,险些丧了命,后来我母亲摁着我的头硬给日本人鞠躬,我才幸免了一难。”

听到这些故事,小记者们个个瞪大了眼睛,听得十分投入,同时也感慨万千,表示以后要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勤俭节约、忆苦思甜。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