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去,情缘长存
2014年9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斯人已去,情缘长存
著名作家张贤亮因病去世,系望江县外孙
 

9月27日 ,张贤亮先生因重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8岁。张贤亮,1936年12月生于南京,祖籍江苏盱眙,1955年后定居宁夏。代表作《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1993年初,作为文化人“下海”的主要代表人物,创办华夏西部影视城。如今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下属的镇北堡西部影城曾是《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等作品拍摄基地,已成为西部重要的人文景观和旅游景点,被誉为“中国一绝”。他与安徽,有着难舍的情缘。

张贤亮老家与安徽

张贤亮祖籍地盱眙,曾经隶属安徽,1958年才从安徽划到江苏。张贤亮的曾祖是清朝武功将军、长江水师管带。张贤亮爷爷张铭在安徽法政学堂毕业后,又远渡重洋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曾经担任过天长县长。天长图书馆曾有镌刻篆书“图书馆”三字,出自张铭之手。张贤亮书法好,与家学有很大关系。

张贤亮本人与安徽一批作家关系很好,比如鲁彦周、温跃渊等。2000年,鲁彦周邀请当代文坛大家来安徽参加笔会。张贤亮刚到,就说他是安徽人,说起他母亲与望江。

张贤亮是望江外孙

张贤亮的父亲叫张国珍,曾经学习于哈佛大学商学院,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国珍毅然回国参战。因为他精通英文,担任过张学良的英文秘书。西安事变后,商学院毕业的张国珍对政治不感兴趣,弃政从商,他兴趣广泛,唱京剧、作油画。

张贤亮的母亲陈勤宜,是大家闺秀,在书香家庭里长大,不仅长得漂亮,而且知书达理。她的父亲陈树屏,出生在望江县太阳山脚下一个叫陈氏冲的村子里。渡江战役的时候,著名大将陈赓将指挥部设在村子里的陈氏宗祠里,今天是县级文保单位。

《望江县志》记载,陈树屏10岁能文,20岁以县试第一名成绩补府学生,28岁中举。光绪十七年(1891年),29岁的他登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曾受李鸿章聘任为学府主讲。历任广西融县、湖北罗田县、随州知州、江夏知县、武昌知府等职。尤其是在罗田大兴教育,口碑极好。

张家与陈家联姻,因为陈树屏与张贤亮曾祖为同朝官员。哈佛大学毕业的张国珍一表人才,自然地将爱女许配给他。可惜的是,上海解放前夕,张国珍被捕入狱,1954年死于北京监狱中。1955年7月,生活没有着落的张贤亮和母亲、妹妹被发配到宁夏贺兰县垦荒。特殊历史时期中,陈勤宜含恨去世,弥留之际没有一个亲人在身边。2008年10月,望江县举办雷池文化节,县委宣传部、文化局委托本报编辑周玉冰邀请文化名流郭因、翁飞、朱万曙、何峰等人前往,周玉冰曾辗转联系张贤亮,请他参加,因其要去北京参加活动,没有成行,留下遗憾。

张贤亮重承诺

2000年在安徽参加笔会,张贤亮、鲁彦周一行人去黄山,张贤亮即兴为入住的酒店写楹联,因大家要去西递,他感觉写得匆忙不理想,出发上飞机前,还是重新书写了一幅更换。一位普通工作人员索求墨宝,他答应了,大家以为他仅是随口一诺,临走时,他还是记着这事,把书法写好交给那名工作人员。

他们在西递时,正好赶上胡氏绣楼在抛绣球,一行作家在台下,绣球偏偏抛中张贤亮,他笑着说:“一不小心,又结了一次婚!”鲁彦周笑着打趣说:“你是安徽外孙,现又成了安徽女婿,要常回家看看啊!”张贤亮笑着道:“一定常回来!”

斯人已去,安徽,有着张贤亮深深的、难舍的情缘。

记者 周玉冰

张贤亮: 年轻几十岁我比韩寒牛

我一贯无厘头

问:你虽然70多岁了,但下笔比很多同龄人甚至晚辈都要勇猛。

答:我是很生猛的。要么不写,要写就遵循我的艺术规律。

问:作品表面荒诞,内里是严肃的?

答:非常现实,是荒诞现实主义。我的小说全部都是黑色幽默,荒诞是我的风格,我一贯无厘头。我就爱剑走偏锋。

问:照这样说,要是年轻几十岁,你比韩寒还牛?

答:牛多了!我写的这些东西80年代的人写不出来,他没这种深度。现在的作家都倒退到哪里去了?要不写历史,要不就是写个人的内心感受、个人生活的遭遇。我借一个荒诞形式一下子铺开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他们写得出来么?他有这么广阔的视野么?有对社会这么敏锐的感知力么?

问:你夸起自己是这么不留情面。

答:当然,我天生异禀,肯定不留情面。

这年头新闻比小说好看多了

问:你有个观点,说这个年代作家也好文学,靠边站是很自然的。

答:是很自然的。已经正常化了嘛!再不会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了。那个年代的报纸啊杂志啊都是党的喉舌,就小说领导不看,是个盲肠。结果说出了人们想说不敢说,想说又说不好的话,小说家变成了时代的代言人。后来谁都可以说了,谁都可以骂了,谁都可以上网了,还要你小说家代言什么?这年头,现实比小说精彩离奇得多,现在最好看的不是小说,是新闻。

问:你还说写作就该是个业余差事。你自己呢?怎么看你的写作?

答:我写作找快乐,找快感。(哈哈哈哈哈)写到一个好句子,和一次成功的性交有同样的快感。你写下来,这是警句。

问:你博客里说“每一个知识分子内心深处都是很悲凉的”,说自己在悲凉的时候就会听《二泉映月》。

答:那是无病呻吟,作出一种悲凉状,作出一种孤独状你再记下警句:想找伤心事和想找快乐事一样容易。 据《人物周刊》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