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充分就业作为优先战略”
9部门一把手接受就业“大考”
3上一篇 2014年9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14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专题询问
9部门一把手接受就业“大考”

 

9月26日上午9点,省人大常委会举行联组会议,就全省就业创业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询问。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农委、省地税局、省工商局、省残联等9部门一把手坐在一起,接受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考”。

王世鑫 星级记者 俞宝强/文 李超钰/图

“主考”官:李维勇、柳青扬、赵江平、黄文琴等14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

应“考”方: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省教育厅厅长程艺、省民政厅厅长吴旭军、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省人社厅厅长刘莉、省农委主任张华建、省地税局局长汪建国、省工商局局长金启建、省残联理事长张纯和。

考题一:大学生就业率数字PK现实的差距

出题者:柳青扬

考题内容: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群体,我看到教育部门公布的一个数据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很高,都能达到85%以上,但是大家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到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这是怎么回事?

答题者:省教育厅厅长程艺

答题内容:就业率不仅包括到机关单位和企业工作,也包括升学、入伍,以及各级政府采取的各种项目,比如选调生、选配生、特岗教师计划等等,还有自主创业、出国等等,这些都纳入统计范围之内,以2013年为例,我省就业率是88%,这个中间大约有14%是通过升学、入伍、参加特岗教师等项目就业的,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是74%。

这几年省内就业率大幅度提高,据统计已经提高到70%,这就改变了过去安徽学生要到沿海地区去参与竞争。另外一个统计,从趋势上看,这几年到事业单位的就业率大约占10%,到机关占0.5%到0.6%,这也说明我们的就业主要以企业公司,以经济领域作为主战场,就业面拓宽了。当然也有一些问题,从我们统计的数据,需要改派的,每年大概达到就业学生的5%,还有一些不需要改派,他找到工作以后辞职了,再到就业市场找工作,这占20%,从总量上来看,虽然总量在85%左右,但是每年我们大学生有30万左右,所以有3万到4万的学生是没有就业的,再加上就业再辞职的学生,还有每年考出去14万的考生,有部分考生回到本省就业,几个数据汇聚起来,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非常大,这与我们的感觉是相同的。

考题二:劳动力资源大省PK招工难

出题者:赵江平

考题内容:前段时间我参加了常委会组织的调研,一些企业反映招工难,我省是劳动力资源大省,为什么也出现这种情况,我想问如何看待和破解这个问题?

答题者:省人社厅厅长刘莉

答题内容:我省确实是人口大省、劳动力大省,人力资源丰富也是我省的优势,但是这几年确实出现招工难的情况。我省的劳动力需求在不断的增加,同时长三角以及外省沿海、沿江地区转移到我们省的企业,也有大量的用工需求。而我省的劳动力供给在减少,从初步分析情况看,十二五较十一五,新成长劳动力减少了220万。另外我省也是外出务工的大省,目前离开农村外出打工的有1500万人,其中将近一千万还留在外省。

从市场反映看,我省技能人才缺口很大,也就是说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和我们的产业结构需求不相匹配。我们对两百个人力资源市场进行监测,发现对高级工、对技师的需求已经达到两倍、三倍、甚至四倍,对技能人才的缺乏很明显。另外农民工出来务工,有技能的人比较少,占不到10%,还有大学生就业也有一个技能提升问题。总之技能人才的缺乏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现在,劳动力资源结构变化了,如今新生长的劳动力和过去的劳动者求职想法也完全不一样,过去有业就就、有工作就干,现在是要就好业。

考题三:创业小额贷款政策PK贷款难、门槛高

出题者:侯金波

考题内容:目前创业群体普遍反映贷款难、门槛高,我省在创业贷款扶持和金融政策等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目前有哪些问题?

答题者: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

答题内容:我省从2003年启动,到2013年底,累计筹集到担保贷款资金是15亿元,发放贷款额180亿,财政拨付贴息资金8亿,直接促进和解决了36万人的就业问题、创业问题。但是与社会的需求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今后将采取创新模式。采取整贷直发,就是财政厅、人社厅、人民银行采取个人自愿申请,社区审核推荐,人社部门审查,然后银行直接发放,财政把这个担保金自动发放。现在创业就业贷款发放设定了一定的门槛,规定除了扶贫贷款以及助学贷款以及首套房贷款以外,没有别的贷款记录,才能享受创业就业贷款,我们还要积极推进这项工作。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