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科学发展 加快活力亳州、美丽亳州、幸福亳州建设步伐
2014年9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共亳州市委书记 杨敬农:
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科学发展 加快活力亳州、美丽亳州、幸福亳州建设步伐

李坤睆 记者 任杰
田园城市 美丽亳州 武子轩/摄
亳州市委书记 杨敬农
 

“亳州能够设立为地级市,是改革开放的结果,亳州今天发展的大好局面,也是改革开放的结果。亳州的发展历程就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过程,亳州未来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唯一出路仍在于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亳州市委书记杨敬农这样告诉记者。

“我们将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改革部署,紧密结合亳州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不断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奋力推进活力亳州、美丽亳州、幸福亳州建设,努力在皖北发展中当先锋、打头阵!”

关键词:活力亳州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改革才有活力 创新才能发展

记者:当前,亳州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杨敬农:发展不足、不快、不优是亳州的根本问题,加快科学发展是亳州的根本任务,解决亳州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快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一方面要勇于革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经济体制改革激发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另一方面要大胆破除利益固化的格局,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政府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凡是市场能做的交给市场,政府补位不缺位,利而不害,凡是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能做的交给企业和中介组织,政府管好规则,管好秩序,为而不争。

记者:在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方面,亳州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下一步还有哪些改革举措?

杨敬农:去年以来,我们牢固树立问题意识,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扎实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组建了市大金融办,统筹管理金融和融资工作;加快推进农信社改制,农信社改制工作即将全面完成,积极推动担保机构助农贷款产品创新。召开金融工作恳谈会,邀请所有省级金融机构负责人来亳考察调研,加深对亳州的了解,增强合作共赢信心。2013年,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21.65亿元、增长22.1%,增幅居全省第5位;贷存比达到56.2%,比2012年提高3.7个百分点,新增贷存比达到8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2.85%,较年初下降2.97个百分点。二是建立完善产业发展推进机制,组建了十大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推进领导小组,建立了十大产业建设推进机制,开展了十大产业发展战略专题研究,深度研究并全面推进产业发展。成立了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统筹谋划和推动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双千亿”首位产业。三是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和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实行“六库合一”考核招商实绩,力求把数字做准,把作风抓实。建立了“一

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的工作推进机制。成立了亳州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新以市带县城镇化项目建设、融资和运营模式。四是大力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组织开展资金、房产、土地“三清三集中”工作,清理出闲置资金18.4亿元、房产157.8万平方米、土地5368亩,盘活了国有资产。今年,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将市国资委持有的亳州药都地产公司、亳州交投公司的股权统一划转到亳州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新的投资运营公司,形成国资委、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有参股企业三层架构的新型国资管理体制。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促进改革、开放、发展良性互动,努力建立更加公平有序、开放自由的发展环境,建设充满蓬勃生机和创新活力的新亳州。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事,在扩大开放中扩内需、增投入、调结构;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国企改革方向,有序推进国有企业重组合并,做大做强国有企业;认真落实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改革要求,加快废除对非公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和隐性壁垒,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加强对现代中药、食品制造和农产品加工等十大产业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建立健全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把各方英才汇聚到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大业中来。

活力情景

2013年9月18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和安徽济人药业共同组建的我省首个现代中药资源开发和应用院士工作站在亳落户。

院士工作站给企业带来什么?“对企业的知名度以及产品推广等都有很多帮助。”谈及院士工作站带来的变化,济人药业总经理曹勇日前深有感触地说,虽然工作站科研刚刚起步,但各方面的影响力已经开始显现。

按照协议,双方将在攻克济人药业产品深度开发中的一系列技术问题上,开展科技合作,促进新产品的市场开发。目前,双方正在开展疏风解毒胶囊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研究。

刘昌孝院士作为我国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奠基人之一,和济人药业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后,围绕疏风解毒胶囊开展了8个方面的研究。“帮助我们梳理科研的战略规划,指明方向。”曹勇说。

李翔宇是济人药业研发部经理,同时也负责联系服务刘昌孝院士及其创新团队。“我们也配备了研发团队,与院士工作站对接。”李翔宇说,院士的一个思路、一个方法都非常宝贵,如果完全靠自己摸索,可能就要很长时间,“更重要的是,通过配合院士工作站的工作,了解到了很多业界的前沿领域知识。”

现代中药资源开发和应用院士工作站的设立,为济人药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是亳州打造双千亿首位产业,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生动体现。

关键词:美丽亳州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建设田园城市 扮靓美丽亳州

记者:亳州是农业大市,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如何统筹城市与农村?

杨敬农:我们将坚持城乡一体,按照“市区-县城-重点镇-中心村”的城镇体系,构建“分层分级、组团发展”的城镇格局,确立“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展思路,做好清水、绿树、文化三篇文章,打造生态文明、美丽怡人、文化特色鲜明的田园城市。

记者:去年以来,亳州在城乡建设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能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吗?

杨敬农:去年以来,我们坚持统筹城乡,深入推进“多城同创”,大力实施“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和农村清洁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水平不断提升,“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扎实推进,新增绿化面积322万平方米。二是从非法客运三轮车这一城区交通的“顽症痼疾”入手,依法取缔5646辆,运行多年的非法客运三轮车,正式退出亳州城区舞台。三是扎实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工作,实现了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全覆盖。四是建立了城市“网格化、责任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户集中、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等制度机制。

记者: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亳州还将有哪些新的改革举措?

杨敬农:我们将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重点推进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50万人口县城建设和集镇建设,促进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协调推进。进一步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打破二元结构,改革户籍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农民进入城镇。完善产城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流入地的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强“三线三边”环境整治,等等。

美丽情景

解集村,位于亳州市利辛县永兴镇东南。来到这里,只见小桥流水绿树环绕着农家小楼,宽阔的水泥路通到了农民家门口,“六位一体”村室宽敞明亮,学校商超金融网点一应俱全,一派美好景象。

在解集村的东南角,名叫栖凤池的水塘,水质清澈,水面上漂着一簇簇绿色的植物,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美。看到记者夸赞,村支部书记李振相笑了,指着水塘北侧的一排设施说,“这是我们村的污水处理厂,栖凤池里是处理过的污水。”据悉,解集村的污水处理设施采用的是太阳能一体化处理装置。

今年78岁的解集村村民李震海既是一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村里的保洁员。“村里的垃圾越来越少了,通过清洁工程,改变了群众的不良习惯,都不乱扔垃圾了。”李震海说。

关键词:幸福亳州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记者:去年,亳州被评为全国幸福城市20强。请问,在提高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方面,亳州重点做了哪些工作?

杨敬农:去年以来,我们坚持民生为先,扎实推进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办了一批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我们加大了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农村低保标准从每人每年1600元提高到1780元,城市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323元提高到356元,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在民生工程上,把教育放在优先的位置。市委市政府承诺,决不让任何一个有能力、有意愿的孩子失学,一定要让孩子们接受好的教育。去年,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5.3%,高于全国水平;普通高考本科达线17425人,达线率53.6%,超出全省9个百分点,居皖北六市前列。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超额完成任务,亳州二中新校、涡阳一中新校等一批学校建成使用。同时,我们还全力做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救助,共为帮扶对象解决困难1.9万多个,办实事2.2万余件。2013年,全市贫困人口减少至57.6万人左右,较2012年减少约10万人。

记者:在事关民生的社会事业方面,亳州将采取哪些举措,保障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杨敬农: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的制度安排,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均衡发展、特色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巩固扩大基层医改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水平,守住民生底线。创新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畅通和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坚决维护好安定有序的社会大局。

幸福情景

前不久,亳州市谯城区华佗镇敬老院内,热闹非凡。一场名为“美意延年·送戏敬老”的演出正在这里上演。

演出在欢快激越的唢呐声中开场,随后,戏剧、歌曲、魔术、快板、大鼓书等陆续上场,节目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赢得了老人们的阵阵掌声。

“我们每隔一天改善一次伙食,每月还有零花钱,晚上还能看上晚会,这日子比有儿有女还滋润。”敬老院里的老人们对记者这样说。

“当前,敬老院里的老人吃得好、住得好,但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得还不够多。”亳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大力开展“美意延年·送戏敬老”慰问演出等爱老、敬老、助老活动,不断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