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玉壶春瓶
综合材料绘画:“新”鲜背后的思考
少儿书画大赛 增设创作奖
当代画家:少数光鲜 多数“潦倒”
3上一篇 2014年9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当代画家:少数光鲜 多数“潦倒”

 

艺术热了,书画能卖钱了,于是画家给人感觉“很有钱”。其实,在这个圈子里,少数人的确很风光,大多数人则是为生计而奔忙。

周玉冰

市场: 金字塔结构

全国有多少书画家? 50万左右。这个数据不包括一些准书画家,比如,老年大学学员,高校艺术院校学生。以安徽为例,省美协会员三四千人,书协会员四五千人。还有市级、县级会员加起来上万人。

这个浩荡的画家队伍里,不是每个人的作品都能卖钱的。“大多数画家执着地画,其实作品不好卖,其实生活是很苦的,只能解决生存。”这是安徽美协副主席张国琳日前在谈及民间书画院时的公开发言。

实际上,记者调查发现,就市场而言,书画家呈现金字塔结构。从全国看,就那么几十个人在全国叫得很响,他们和他们的作品受到藏家和投资者的追捧,一幅画作可以卖到几万、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可谓日进斗金,生活富足,也因此被俗事缠身,难有静心创作的空间。从每个地区来看,也就那么几位,作品受追捧,比较容易出手。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画家因艺术成就、名气、地位等因素,只能是艰难糊口,甚至朝不保夕。

北京798艺术街区曾经影响很大,8月份,记者走访发现,这里的艺术气息正被商业气息吞噬,正因为798很有名,许多商家来这里开店,艺术家因为生活艰难,逐渐流失。北京宋庄情况也一样,甚至,一提起宋庄,稍稍有些名气的画家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态,认为那里的画家都是“低档”。

在北京798艺术街区,一位青年画家告诉记者,他们身上没有画院院长、美协主席等标签,想露出水面太难,许多人都是满怀信心地成立工作室,一段时间就无奈关闭。

“画画是很烧钱的,大笔一挥,一张宣纸没了。”安徽一位青年画家告诉说,为了“镀金”,许多人不惜花钱去北京上艺术院校,学费、生活费就不菲,为了傍名师,混关系作品入展,那钱更是流水一般“哗啦啦”地流。“谁都知道,作品入选获奖,技法是一方面,与评委关系更为重要,基本上是老师评选自己学生。”这位画家说。

收藏:多是投资客

“当今,所谓的收藏家大多数是投资者,投机人。”这是许多画家的看法。“安徽几乎没有真正的收藏家,都是倒卖人。”这是著名书画家王家琰等人在一次与记者讨论话题时的感叹。

收藏家会把满意的作品买回家,悉心把玩,一般是舍不得出售的。投资者这是把书画当作赢利工具,这里买进,那里卖出,赚取差价。因而,他们不在乎艺术价值怎么样,只在乎这个画家名头大不大,作品好不好出手。“击鼓传花,看最后花落谁家。”一位画家很形象地比喻。

正因为如此,投资者追逐的画家是名家之后、大师之徒、社会名流、各大画院、美院、书协美协等体制内的领导画家。而那些没有头衔的职业画家,只能艰辛地养家糊口,80%左右的人没有经济实力出版自己的画册,更别说画家十万去办展,投入几十万去做宣传。“好字不如烂画。”这是从市场角度对书画的评价,虽然书法更抽象,更难登堂入室,也因此,大多数书法家更是有价无市。其实,他们中许多人作品很好,甚至超过名头很大的画家,但因为真正的收藏家少,自然很少有人去关注,而投资者因为这些作品出不了手,也不会青睐。只有个别幸运者被人看中,一朝成名。只是,这个几率,差不多与买彩票中奖一样。对此,江苏著名画家吴国亭曾说,许多画家一辈子也难混个中国美协会员资格。那些体制内的画家则不一样,他们不仅作品相对好卖些,还能以各种名义申报项目,搞财政支持,动不动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财政拨款他们创作,一旦某某机构收藏了,又是几十万几百万的收藏费。按理说,财政拨款创作的作品应该归国家。”对此,一些职业画家的看法几乎一致,纳税人养他们,他们回报了什么?

当代画家的生存,两极分化日益严重。改变这种现状,可能在制度上要理顺,大众对艺术品的鉴赏要提升。此外,画家选择走职业绘画之路,需要慎重。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