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付出花开别样红 展望未来破浪会有时
2014年9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辛勤付出花开别样红 展望未来破浪会有时
——合肥市葛大店小学十佳教师撷英
吴苗苗 见习记者 邵华
 

五年,足够一个婴孩从牙牙学语,到会笑会跑会跳,步入校园;五年,足够一树繁花开开落落,一茬又一茬,装点了无数人梦中的景;五年,足够檐边的紫燕南来北往,几度春秋,提醒辛勤的农人寒来暑往。

五年,似乎不长,但亦不短。对于合肥市包河区葛大店小学的全体教职工来说,从一座面临撤并的乡村小学蝶变到如今具有现代特色、质量上乘的区域名校,五年的岁月凝聚着太多辛勤的汗水,收获的喜悦。

一个个孩子可爱的笑脸,一声声学生充满依赖的“老师”的呼喊,这一切都是那样的令人欣慰与骄傲。今年,葛小已成立64周年,全体师生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快乐生活,快乐学习,一起憧憬着更为美好的明天。

让我们走进葛小,看一看在这里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人们。

人物NO1 王军:

王校长的“棉花小屋”

在省城包河区,乃至整个合肥市教育系统,提起葛小的王军校长,没有人不知道他与他的“棉花小屋”。2009年,王军担任葛大店小学的校长后,他了解到学校60%的孩子来自进城务工的家庭,于是萌生了开辟爱心小屋的想法。

“学校一般4点多就放学了,而这些家长们却不能下班,这段管理真空,孩子无处可去,也无人看管,就存在安全隐忧,更别提孩子的作业辅导了。”王校长说。“开辟爱心小屋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孩子们在家长来接之前,有个安全的等待场所。”

在王校长的推动下,学校专门拿出一间教室,开辟了“棉花小屋”。在这里,放学后没有家长来接的孩子就会来此看书、写作业,还可以做做手工。学校还安排了老师每天给他们义务辅导。

在“棉花小屋”的一角,有一个“诚信小货柜”,上面摆放着铅笔、橡皮等学习文具。负责老师介绍:“诚信小货柜主要是帮助孩子们解决偶尔缺少学习用具的问题,孩子们可以在这里选择需要借用的文具。”

王校长的“棉花小屋”广受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安徽电视台还曾经做过特别报道,作为十八大的献礼片进行播放。棉花象征着阳光与温暖。在这个留守、流动儿童聚集的学校里,“棉花小屋”也许就是他想传递给孩子们的柔软期许吧。

书生气十足的王校长,用“儒雅”一词形容刚好合适。但正是这一介书生,却在葛小面临撤并的艰难时刻力挽狂澜,扛起了发展的大旗,引领它走过低谷,迎来辉煌。

“不让青春虚度,愿撒汗水杏坛”是王校长的座右铭,在他的带领下,葛小必将迎来更为美好的明天。

人物NO2 郭凯:

车祸后第一句话:我毕业班的课怎么办?

郭凯是葛大店小学的数学老师,从教30年,强烈的责任感已深深铭刻进他的骨髓。最让他的学生与同事们感动的是在今年年初发生的一件事。

2014年开学初的一天,在结束一次学校工作会议之后,已将近晚上七点。走出学校大门,郭老师匆匆奔往滨湖新区,给今年参加高考的孩子陪读。由于惦记着孩子可能吃不上晚饭去上晚自习,他不由得加快了电动车速度。

突然,一辆十几米长的大卡车开着远光灯疾驰而来。郭老师一时被强烈的灯光晃得眼花,没有看清路面状况,一头扎进了正在维修的路基坑里。在昏迷了几个小时之后,有路人经过,帮忙拨打了120并报了警。郭凯随后被送进医院,检查结果显示——锁骨断裂、四根肋骨骨折。

第二天,学校领导前往医院探望他时,这位身材魁梧的汉子躺在病床上,开口第一句话竟然是:“我给学校添麻烦了,今年我的毕业班的课怎么办啊?”

在病床上,他心急如焚,“毕业班的学生还等着我上课呢。”一个月后,刚能下病床走动的他,不顾医生阻拦,铁了心要出院。家人拗不过他,只能依着他。但是,他在家仅仅休息了一个星期,便忘了“在家静养三个月,一年后再来做二次手术”的医嘱,毅然回到了学校,回到了学生身边。

走上了三尺讲台,“咬着牙在板书,托着腰在讲解……”一节课下来,他已汗湿衣襟。看到自己的数学老师如此的敬业,如此的辛苦,孩子们的眼睛都湿润了。

人物NO3贾良爱:

师魂是用双脚丈量出来的

从教30多年,贾良爱老师记不清自己带过多少个学生,家访过多少个孩子,走过多少里路,挽救了多少位“问题少年”。但是,她的学生们记得她的谆谆教诲,家长们没有忘记她行走在家访途中的瘦弱背影。

2014年4月的一天,一位家长来到学校,找到贾老师,“贾老师,我女儿虽然已经毕业了,但我一定要过来当面感谢您对我们家的恩情。”这是毕业生小霞的妈妈,她专程来学校当面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几年前,小霞的父母从外地来合肥打工,辗转让女儿来到葛大店小学。那时,小霞已经比其他同学年龄大很多,但由于长期跟随父母奔波,她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学习跟不上去,性格也有些内向。

工作繁忙的父母不理解女儿,更没有给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成绩一不理想,往往棍棒相加。在一次被打骂后,小霞离家出走了。贾老师在家访中得知情况,当即就批评了小霞父母的错误做法。当孩子重返学校,贾老师和孩子聊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劝导,最终让她从自卑的阴霾中走了出来。

“每一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她坚信。从教三十多年来,她一直践行着“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贾老师始终认为:教师的身份不仅仅体现在讲台上,走下讲台,延伸到学生心里,这才能是真正的老师。

人物NO4陆中梅:

“学校里的妈妈”柔弱女子的大担当

如果你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老师,你愿意接受一位身患重病的孩子到自己的班级上课吗?并且还要保证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不能磕不能碰?陆中梅老师做到了!

1998年,开学第一天,陆中梅的班级迎来一个特殊的学生。被妈妈背着送到学校的小军。小军妈妈哭着告诉陆中梅,孩子幼儿园时就患了骨髓炎,一条腿的脚踝上有个巴掌大的洞,久久不能愈合。因为不想孩子变成残疾人,小军妈妈拒绝了医生“要想活命就要锯掉坏腿”的建议。后来遇到了一位老中医,得知每周到他那换药2至3次,持续六七年就会治好。

但随着小军到了上学的年龄,他的妈妈再次遇到了难题:上学?万一磕着绊着伤势加重怎么办?不上学?孩子变成文盲怎么办?几经思考后,她背着孩子来到了陆老师的班级。

陆老师坦言,当时既同情又害怕,真想劝他不要上学了。但是看到小军母子俩渴盼与祈求的眼神,她被深深地打动了。小军妈妈叮嘱说:“孩子不能参加体育类的活动,尤其注意不能有孩子碰到他的伤口。”

陆老师有些怵,“一个班70多个学生,都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谁能保证孩子6年间不会被别的小朋友碰到呢?”但她毅然扛起了这个重任。6年时间,陆老师时刻关注着小军,提醒他注意安全,下课不要乱走动、不要与同学打闹……人们笑称她是小军“在学校的妈妈”。

人物NO5 欧阳秋梅:

即使家长放弃,我也不会放弃

“有爱”、“贴心”是学生们为欧阳秋梅老师贴的标签。提到欧阳秋梅老师,已经上初中的小圆至今念念不忘。“她是我最想感谢的人,我很感激欧阳老师。”

几年前,小圆来到欧阳的班级,刚刚转学来到葛小的她性格内向,英语基础薄弱。一次偶然的机会,欧阳老师发现了她的绘画天赋,当老师在课堂上隆重展示她的作品时,小圆激动地留下了眼泪。后来,在欧阳老师的推荐下,她的手工作品“毛线和折纸发型娃娃”被选为年级优秀教具。

六(4)班的小冉同学,对于欧阳老师也无比的依赖。由于5岁时父母就已经离异,爸爸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因而小冉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学习上也不努力,经常发呆,课后也不能完成作业,周末更是常常离家沉迷于黑网吧。

又一个周五,小冉再次离家不归,得知消息的欧阳老师心急如焚:“孩子不会有什么意外了吧?” 她一方面让小冉的家长报警,另一方面和小冉的班主任一起,联系了多名同学,分析小冉的可能去处。

整整半个晚上,欧阳老师在爱人的陪同下,寻遍了附近城中村大大小小近10家网吧。第二天,在家长都要放弃的情况下,她通过耐心做知情学生的思想工作,终于找到了小冉。

虽然寻人的过程千辛万苦,但欧阳老师却没有埋怨小冉一句。“这是我的学生,我当然担心他。”欧阳老师如是说。

人物NO6 彭本根:

牛棚里上过课的老教师:站好最后一班岗

从孔桥小学到丙子小学再到葛大店小学,彭本根从未离开过教育岗位。从教36年,彭老师见证了教育事业的一步步发展。

翻开彭本根老师的简历,这位即将退休的老人,除了厚厚一叠荣誉,还有数不清的让人动容的事迹。

1989年,一场大雨,孔桥小学校舍全部倒塌,为不耽误学生学习,彭老师一边帮忙重建校舍,一边带领本班学生来到自家牛棚上课,整整坚持了一个学期。

1991年,一场大水再次冲塌了两间教室。无力重修教室的村部,将国库券抵押给教师,让老师自己折成现金给学校修建。彭本根二话不说,头一个买了国库券。

2007年,彭老师遭遇车祸,左腿骨折两处。彭本根第二天就拄着拐杖到校主持工作、上课,一节课也未落下。

2013年8月,在一次参加培训回家的路上,彭老师再次遭遇车祸,右侧脸部3处骨折,其中一处粉碎性骨折。8月26日出院,8月30日他就回学校报到上课。“开头几天,一节课下来头晕眼花,身子像是飘在空中,后来,我找校长协商,每上一节课就到门卫室躺一会。”彭本根老师说。就这样,他一节课也没少上。手术后右脸缩放的3块钛板,直到今年暑假做第二次手术时才取出。

彭本根说,“再过几个月我就要退休了,但我还会一如既往地站好最后一班岗。”

人物NO7 吴光慧:

和孩子们沟通也是有技巧的

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千万句话也不敌吴老师一句话。在吴光慧老师的班级,经常有学生家长过来诉苦——吴老师,我家孩子又怎么怎么样了,您得说说他。

对此,吴光慧老师微微一笑,“我有自己的绝招。”她说:“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关爱孩子。”

2007年,吴老师的班级转来了一名新同学小顺。由于他的父亲常年赌博,母亲又是哑女,于是孩子被寄养在其小姨家。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孩子身上有着许多小毛病,比如借故逃学,骂人打架,甚至公然与其他任课老师顶撞。吴光慧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常找小顺谈话,但他总是心存戒备,不愿交流。

在一个下着暴雨的周五下午,别的孩子放学后都高高兴兴回家了,只有小顺一个人站在教室门口发呆。吴老师赶忙将自己的雨伞送到孩子手上,并把他送回家。到了周一,吴光慧高兴地发现,小顺认真完成了作业,并且在预备铃响之前,就端坐在座位上等待老师检查作业。吴老师意识到沟通的时机到了。谈心过程中,吴老师发现他厌学的症结所在。并有针对性地对小顺进行辅导。在她的帮助下,小顺不断进步,取得了可喜的变化。

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动态,了解孩子学习上有哪些困难,生活中有哪些烦恼,思想上有哪些负担是她的“必杀技”,有家长说:“吴老师,您比我还要了解自家孩子。”

人物NO8 许宏霞:

爱是转变后进生的灵丹妙药

“如果孩子是花,那么我就是雨,滴滴滋润孩子纯洁的心田;如果孩子是树,那我就是太阳,缕缕阳光伴随孩子的成长。作为教师,我心甘情愿把一生放在教育这块沃土上,辛勤地耕耘,播洒希望的种子,期待收获的明天。”

这是许宏霞老师在个人履历上所写的一段话。这不是为煽情所写,而是一位人民教师为教育无私奉献的一片赤诚之心。

“不抛弃,不放弃”,关爱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许老师真的做到了。

许老师曾经带过一个学生叫小翔,这个孩子的父母在他两岁时就离异了。跟随父亲生活,父亲整天在外打工,无暇顾及他的生活和学习。由于缺乏家长关爱,孩子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撒谎、喜欢拿别人钱物、不写作业、上网吧玩游戏等。在别人都嫌弃他的时候,许老师却坚持不放弃。

六年级下学期,小翔离家出走一个星期。许老师急坏了,她和班主任联系了家长,但家长毫无反应,依然照旧上班。坐不住的许老师和班主任张老师带领学生四处寻找。就这样接连寻找了好几天,才在一处偏僻的黑网吧里找到了小翔。

找到孩子之后,许老师耐心和孩子谈话,时刻关照孩子。因为担心孩子再次离家出走,许老师坚持每天把他送回家。在她的努力下,小翔最终平安顺利的毕了业。

许宏霞老师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转变后进生的灵丹妙药。”

人物NO9 杨玉霞:

用心守护留守儿童

从18岁参加工作,杨玉霞老师就决定将此生奉献给教育事业。工作中的细致、严谨、负责,不仅让她赢得了学生的尊敬,更让她赢得了家长的信赖。

杨老师的班级留守孩子很多,她经过仔细调查发现,这些孩子与父母间的沟通少的可怜。“有的父母在外打工,半个月或一个月才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甚至半年才联系一次。大部分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还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需求就可以了。”为此,她很担忧。

“长期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会导致孩子跟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也会出现障碍,甚至会使得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不良的改变。”杨老师说。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与父母联系交流,杨老师主动承担了联络人的角色。每个周三的课外活动时间,她都会利用飞信等形式,让孩子跟父母联系,汇报他们在校的情况。

每一届学生,她都能在短暂的时间里,取得了家长的信任,赢得学生的敬重,而她所带的班级也是班风正、学风浓的先进班集体。从教近三十年,杨玉霞老师始终秉承一个原则:做学生生活中的母亲,错误中的大夫,交往中的挚友。

人物NO10 王莉:

我们的社团“掌门人”

在象棋社里专心下棋,在开心农场里快乐地种菜,在故事社团里开心地听故事,在葫芦丝社团练习吹奏葫芦丝……在这里,葛小的孩子们从来不愁找不到“兴趣班”。而这丰富多彩的社团生活背后,都离不开一个掌门人——王莉。

从一位幼儿园副园长到一位小学美术教师,王莉尤其注重孩子们的素质教育发展。如今,在王老师的推动下,葛大店小学的“炫彩社团”活动已开展得如火如荼。

王老师不仅参与组建社团,更着力于把社团发展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为了保证全校千余名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进来。她要求每学期的社团工作要有计划、有内容、有安排、有实施、有记录、有总结。

从每学期开始的制定社团报名表,收集各班报名信息,划分学段,制定学生考勤表,征求辅导老师意见,再到张贴社团授课地址、开课时间以及活动拍照等等,王老师都事无巨细,勤勉有加。低年级的小朋友们可能更有体会,每次社团开课,总有一些低年级的“小迷糊”们找不到地址,王老师此时就承担起引路员的职责。从一楼到五楼,来来回回很多次,每次社团课后,王莉都累得气喘吁吁。

王莉老师说,虽有些辛苦,但每当看到同学们在社团活动中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时,每当看到社团成果汇报展演,学生们琴、棋、书、画等各项才能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时,总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