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你
也谈“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回归尊师重教的本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9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也谈“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郑敬畴
 

运动场上,百米赛跑运动员,在发令枪响的一刹那,大家从躬着身,到用力猛蹬双脚,都像离弓的箭一样冲出起跑线。然而,这冲出的第一步,众人不尽相同。敏捷而有技巧者,总能抢先也许不到1秒钟冲离起跑线。而迟钝者,要稍作延缓才能迈出第一步。前者若能夺得名次,即为赢在起跑线上,后者往往要输在起跑线上。

现在人们把人生比喻成一场赛事,那么幼儿时期便是这场赛事的起跑线。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在人生竞赛中能取胜。因此,特别重视孩子在起跑线上的表现。如何起跑呢?家长虽各有各的招数,但目的却几乎是共同的并且只有一个:就是尽量从小向孩子灌输知识,把小脑袋瓜灌得越满填得越实越好。不信吗?请看新华社去年从武汉发的电讯稿:《“最着急”妈妈为娃报17班》。称:“武汉徐女士近年累计花费近12万元,先后为5岁半的儿子(从半岁开始——笔者注)报了17个培优班,因此被称为‘最着急’家长。”

徐女士的“着急”,反映了家长在孩子成长和教育问题上的焦虑、茫然不知所措,甚至是惶惶然的无奈状态。于是,他们走上了一条歧途:认为决定人一辈子生存状况的是掌握知识的多寡,是学历与所毕业学校的名气。换句话说,生存的优劣,绝对与“考”字有关。只要能在升学考试中考高分进名校,便可确保前程无量。这种“一考定乾坤”论,实在是生存教育上一种危害极大的误区。

下面是见诸媒体的高材生失败人生的典型:

季建业,法学博士,原南京市市长,目前因贪腐罪已成为阶下囚。

复旦大学一位学业上颇有造诣的研究生林森浩毒杀了同住一室的另一位学业上同样有造诣的研究生黄洋。

2014年2月11日《成都商报》载:八年前,凉山某县理科状元刘宁以近650分的高分,“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大学毕业后,找了几个工作都觉得不理想,就放弃了”,以后逐渐沦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流浪汉”。

如果说前两例带有个案性质,那么第三例就较具有普遍性了。这类人是我们失败的教育造就的一批被社会边缘化了的人。或者说,是我们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造就的一批社会“多余的人”。这类人有的精神极容易出问题,他们中有遁入空门的,甚至有自杀的。

他们是人生起跑线上的胜利者吗?怎么又蜕变成人生的失败者呢?不,他们不是人生起跑线上的胜利者,虽然他们可能从小聪慧过人,在人生的第一次文化知识考试中,也可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正是在这个时候,在人生起跑线上家长和社会就为他们埋下了深刻的危机,让他们一步步喜滋滋地走入人生的陷阱,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须知,我们人来到这个世界,第一要务是要学会生存。我们生下来要能够平安、健壮地成长,在人生起跑线上要学会和掌握的生存本领多着呢!知识仅仅是众多重要的生存本领中的一种。

如果说,人生有一条起跑线的话,除知识外,在这条起跑线上竞技的还有下面诸多项目。

第一,锻炼强健的体格。《知音·海外版》曾刊载一篇文章,介绍“被誉为韩国首席妈妈”的母亲全惠星,她先后将6个孩子培养成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博士。这位妈妈的“教子绝招”第一条是锻炼好孩子的身体。

第二,培育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复旦投毒案”凶手林森浩死刑。林森浩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他成绩优秀,高考以780多分考取中山大学。在读研期间,发表多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被他毒杀的黄洋,也是该学院2010级在读研究生。

林森浩毒杀室友也不是偶发的个案,以前震惊社会的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砍杀多名室友藏尸案我们仍然记忆犹新。马加爵成绩优异,曾获得省“三好学生”称号,是一位当之无愧的高材生。这说明此类所谓高材生都存在相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和学校都忙于抓学业成绩,忽略了现实生活在他们心灵投下的阴影。久而久之,伤口溃烂,以致酿成大祸。——这是全社会的惨痛教训,是中国式的教育败笔之一。

2013年11月28日《长沙晚报》就林森浩投毒案发表一篇评论,说林森浩类犯罪,是情感荒漠化和冷血化的结果。“这折射了当下中国教育事业存在的软肋,太注重思维,缺乏感情沟通,太注重分数,忽略了灵魂和心理的成长;太注重与知识打交道,而忽略了人际交往、社会探索;太注重竞争,而忽略了相互呵护和尊重谦让;太注重自我需求,而忽略了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中国教育甚至是整个社会该惊醒的时候了。”

有一个社交网站叫“豆瓣”。据说,有7.7万名成员在这个网站上构成了一个活跃的团体。这个团体的名称叫做“父母皆祸害”。这是一群成年人在回忆他们惨痛的童年生活。其中一位写道:家庭作业中每出现一个错误,妈妈都会打她,还当着邻居和同学面斥责他。剑桥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生李萱写道,中国所有学校都以这种“高压、功利和羞辱性”的教育方式为基础。她在一篇文章中谴责她就读的南京一所精英小学的老师对学生进行体罚和尖声斥责,还把学生的书包扔出窗外。她认为,这种“长期的羞辱以及对自信的打击”带来了“伴随一生的不安全感”。

德国哲学家马克斯·舍勒说:“在一切价值序列中,人格的价值是最高的价值”。如果师长管教孩子,动辄开口骂,举手打,在不经意间践踏了孩子的人格尊严,那么,这个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家长和老师要有一颗慈爱之心,要能理解、宽容孩子,要诱导、帮助他们。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自尊自爱,让他们从师长身上学会尊重人,与人和善相处,对弱势群体表现出应有的同情心和怜悯心。若能如此,你的孩子在做人方面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第三,培养孩子管控自己的能力

孩子有些往往容易被大人忽略的习惯,实际上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比如:嗜好某种食物或饮料,吃起来喝起来就欲罢不能,两天见不到这些东西,其渴望程度犹如烟民断烟一样难受。观赏动画片或玩电脑游戏,能看得、玩得昏天黑地,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作息无规则,吃饭、睡觉都顺其自然以及做事随意、虎头蛇尾等。有这些不良习惯,或称坏毛病,除影响健康外,还反映孩子已经养成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不能管控自己——尤其是面对诱惑——如不加以很好地纠正,这样的孩子肯定是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被称为“商界思想家”的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有一部著作,叫《伟大是熬出来的》。他认为,伟大不是体现在领导别人,而是体现在管理自己上。冯仑认为,凡不能管理好自己的人,便失去了领导别人的资格和能力。所谓管理自己,其实就是自律。自律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一种重要的品质。

自律是需要坚强的毅力的。所以能否管理或管控好自己,其实要解决的是一个毅力问题。

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通向失败敞开的门”。周先生接着指出,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是由先天的“性相近”和后天的“习相远”两部分构成的,也就是由人的共同“天性”和个体的后天“习惯养成”构成的。因此,作为个体性格修炼的重点应该放在养成好的习惯上。好习惯的养成,并非是一件易事,它需要相当顽强的毅力。而逐渐养成好的习惯,又是磨炼毅力的最佳途径。

一位意志坚强的人,一定会管控好自己,一定会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成功之人。

以上择其要列出除了知识,在人生起跑线上还存有的其他比赛项目,有的项目甚至比知识更重要。家长切不可等闲视之,老师切不可等闲视之。此外,还有许多比赛项目,像是否勤俭、是否惜时、是否能与人和谐相处等,也都很重要。家长和老师应帮助孩子稳住身子起好步,便于在成长的跑道上方方面面都跑出好成绩。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