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校长”、“拐杖老师”坚守三尺讲台
2014年9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星报回访曾经报道过的乡村教师
“轮椅校长”、“拐杖老师”坚守三尺讲台

坐在轮椅上的任影老师吃力地举着手,带领孩子做运动
夜晚的学校宿舍,项老师给孩子们盖被子
2013年报道的项至祥老师
“扁担老师”在认真讲课
 

在我国的教师群体中,乡村教师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他们在艰苦简陋的条件下,培育着祖国的花朵,是他们用坚守,诠释着教师一词的神圣。他们贫穷却富有,他们孤独却充实。他们为乡村教育撑起了一片晴空,为留守儿童插上飞翔的翅膀。过去的三年,市场星报一直没有停止“寻找中国最美乡村教师”的脚步,今年的教师节,市场星报记者通过回访这些老师,见证他们的努力和变化。

祁门“扁担老师”

盼望有人接过他的扁担

人物名片:祁门县箬坑乡低岭教学点老师 叶兴旺

报道回放: 祁门县退伍军人叶兴旺放弃政府工作,30年如一日坚守在交通不便的深山教学点当教师的事迹,在当地被传为美谈。2012年4月12日,市场星报报道了“扁担老师”叶兴旺的事迹。

现状:祁门县箬坑乡低岭教学点,处在海拔900米的深山古村,距离乡政府所在地30华里,至今未通公路。1983年,25岁的退伍军人叶兴旺毅然放弃政府部门工作,主动请缨到低岭当起了民办教师。每学期开学前,叶老师总是不辞劳苦地赶到山下箬坑学校把教材挑回来,这一挑就是30年,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扁担老师”。

“自从市场星报2012年报道教学点后,我的工作环境以及其思想境界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叶兴旺老师说,社会爱心人士纷纷把关爱的目光投向低岭教学点,有外地企业家送来了两万元现金和三万元的图书及体育器材,本地爱心人士为教学点配置了全新的课桌椅和办公电脑等物,后陆续还有爱心涌向教学点。

当年4月,记者来到低岭采访时,因教学点的房子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已拆除,学生们被安置在祠堂上课。经紧张施工,同年11月一幢崭新校舍终于建成。搬进新“家”后,叶老师第一课是教育孩子们要学会感恩,感谢党的好政策,让他们有了安全的“家”,感谢关爱低岭教育的好人,是他们给教学点带来了希望。

愿望:叶老师表示,教学点目前的条件已经相当不错了,唯一的缺憾就是交通不便,这也是外面教师不肯来的根本原因,他希望退休后能有人接班。在叶老师的精心培育下,低岭教学点先后走出了1位博士和1位硕士,还有16名大学生。

叶老师表示,自己快60岁的人了,最大的心愿就是盼望低岭村能早日通上公路,在他退休后能有新的老师进深山教学点来任教。 记者 陈明 文/图

我是残疾人,有责任帮助更多残疾人

人物名片:临泉县城关镇希望小学校长 任影

报道回放: 2012年9月10日,记者初次见到轮椅上的任影,这位患有被医学界称之为“不死的癌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女人创造着生命的奇迹。1998年她创办希望小学,16年过去了,这所学校成了当地孩子汲取营养的宝地。

现状: 9月1日开学,48岁的任影坐在轮椅上迎接近400名学生前来报到,而记者在2012年采访任影时,那时学校只有200余人,二年的时间里,学生的人数翻了一番,这是任影开心却又担心的事情。学生人数在增加,教室和寝室并没有增多,学校食堂如何给孩子提供营养餐,怎样能给孩子一个宽敞明亮的学习生活环境,一系列的难题又落在她的身上。

教师节来临,让所有人都开心的是,任影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完成了关节置换手术后,坚持康复训练的她可以自己站起来了,虽然长时间站立身体会疼痛难忍,但可以给孩子们站着上课,马上就可以实现她多年的心愿。

愿望: “为智障患者提供帮助,让他们能够独立生活,我是个残疾人,我有责任帮助他们。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群体。”              记者 程兆 文/图

“拐杖教师”的心愿:让孩子走出大山

人物名片:岳西县黄尾镇严家村严家小学教师 项至祥

报道回放:“拐杖教师”项至祥,因为身残志坚和爱岗敬业一直被当地老百姓传为佳话。2013年9月9日,市场星报以“拄着拐杖,升起希望”为题进行了报道。

现状: 一年过去了,项老师被调到离黄龙小学15里外的严家小学继续代课。

严家小学也是大山里的教学点,22个孩子4名老师组成了这个学校。据项老师介绍,学校是全封闭的环境,为了学生的安全,17名离家远的孩子会在学校里过夜,孩子们的夜间照顾也由4名老师轮流值班,项老师因为腿脚不便,以校为家的他主动承担起夜间照顾孩子们的任务,帮孩子们盖被子、照顾着大家的起居。在黄龙小学教学时,项老师结合实际生活编写的《安全常识歌》受到孩子们和家长的欢迎。来到新学校后,他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不仅教授语文课,还兼顾着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思想品德的备课授课,孩子们之间的摩擦总会在项老师的开导下得到好转。

愿望: 从1985年至今,项至祥一直坚持在山村教学点授课,用他的话说,“我是一名残疾人,不让我上课我不知道要去干啥。”面对未来,项老师的希望依旧是把孩子教好、带好,让这些孩子走出大山。 记者 程兆 文/图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