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棒糖漂亮到“可疑” QS认证形同虚设
佳节来临,很多寻亲者依旧在路上
3上一篇 2014年9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佳节来临,很多寻亲者依旧在路上
我省已通过DNA数据库成功比对42例
记者 王涛
 

点开“安徽省公安厅打拐办”的官方微博,一条条寻亲信息映入眼帘。在即将到来的团圆佳节,在我们和亲人欢聚一堂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奔波在寻亲的路上。

市场星报记者昨日从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打拐办获悉,从2009年建立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失踪儿童DNA数据库至今,我省已通过该数据库数据,成功比对42例。这意味着,已有42个家庭通过DNA比对找到了亲人。

故事一: 女儿丢了,身怀六甲的母亲被拐卖

2013年12月,一家寻亲网站的志愿者向我省警方提供了一条线索,“有一名四川籍的妇女曾某,可能被拐卖到我省淮南市凤台县。”

接到这条线索后,省公安厅打拐办立即向淮南凤台警方下发督办线索,当地警方立即展开调查,并很快有了结果。在凤台县新集镇,真的有一个名叫曾某的阿姨,这个曾阿姨正是网友提供线索中的曾某。

曾阿姨是重庆人,嫁到山东。出嫁后,她先后生育了3个孩子,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24年前,她带着女儿一起回娘家,当时还怀着6个月的身孕,在成都火车站,3岁的女儿丢了。

发现女儿丢了之后,曾阿姨承受不住打击,精神恍惚。就在这个时候,她碰到了人贩子,精神恍惚中,身怀六甲的她,被人贩子拐卖到淮南凤台农村,卖给当地的农民为妻。几个月后,她在凤台产下二女儿,后来又在当地生了一个儿子。

警方通过大量工作,找到了曾阿姨失散多年的亲人。2014年1月,她的两个儿子从山东赶到安徽,见到了失散24年的母亲。

故事二: 舅舅临终吐露,你是我从合肥抱养的

7月3日,@安徽省公安厅打拐办 发布了一条微博,“朱某寻亲:1976年4月3日左右,朱某的生母在安徽省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将其刚出生不久的男孩朱某通过熟人介绍送给一位在省军区工作的同志抚养。现朱某已成家立业,非常渴望与自己的亲生母亲相认、团聚。请大家一起帮忙,圆其家人团圆梦想。安徽省公安厅打拐办电话:0551-62801859 ”。

已年近40的朱先生,至今仍然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到底是谁,身在何方!

朱先生在徐州长大、生活、工作,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徐州人。“你是我从合肥妇幼保健院抱养的!”2年前,在合肥工作的舅舅在临终时,告诉他这个消息。从那以后,朱先生就开始了艰难的寻亲之路。

他来到合肥寻亲之后,警方及相关部门给予极大的支持,陪同他一起翻阅妇幼保健院几十年前的老档案,可惜没有得到结果。

几十年已经过去,人海茫茫,想要和亲人团聚,谈何容易。在这里,我们只能真诚地祝愿朱先生,早日找到亲人。

警方提醒:一旦孩子丢失,赶紧报案,采集DNA数据

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打拐办主任项慧敏告诉记者:“拐卖妇女儿童,除了以前的‘拐卖儿童为人子、拐卖妇女为人妻’,现在又出现新型犯罪,包括拐卖妇女卖淫、拐卖儿童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等,近年来,该类型案件的发案总体呈下降趋势。”

但除了被拐卖的案件之外,也有儿童走失等非案件情况,导致家庭骨肉分离。

项慧敏介绍,“一旦孩子丢失,一定要赶紧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同时采集DNA录入全国数据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找回孩子的几率。”因为警方还有一个“来历不明儿童摸排工作机制”,全国各地的公安机关在工作中,一旦发现有来历不明的儿童,比如流浪儿童、抱养儿童等,会立即采集DNA数据,并进入全国数据库进行比对。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双方都进行了数据采集,亲人团聚指日可待。

记者同时还了解到,2009年4月9日,公安部在全国部署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专项行动,同步建立了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截至目前,我省已通过该数据库成功比对42例。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