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有个BP机是真“土豪” 现在学生拿个苹果手机太普遍
77岁老太追忆中学岁月: 作业少,不排名次,没有家长会
合肥七中新校区昨天正式启用
蜀山区朝阳社区开学送“福利”
下一篇4 2014年9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看,这场大学开学装备“年代秀”!
90年代有个BP机是真“土豪” 现在学生拿个苹果手机太普遍

记者 董艳芬
 

暑假结束,高校学子们也将陆续返校,迎接新的大学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的行囊中又增添了什么东西呢?在不同年代,又有着怎样的时代“烙印”?连日来,星报记者采访了各个年代大学生们和他们的开学装备,一起去看看吧!

1980年代:拎着水瓶、背着被子上大学

采访对象:李方启

入学花费:几十元钱

1985年9月1日,19岁的李方启从安庆太湖县来到安徽大学报道。

“那时候上大学不用交学费,开学装备是从家里带来的被子、木箱子、 暖水瓶……也就几十元钱。”李方启说,当时的大学寝室只提供一张板床,没有电扇更没有电话,20平米的寝室住着8个人。“那会儿大学生当中,连块手表都极其罕见,更别提手机、电脑了。”

李告诉记者,自己上大学的时候每学期生活费大约200元,学校会发饭票补助,最大的开销就是买日用品和同学聚会。“周末有时候会和同学一起去公园逛逛,当时公园还要收门票,加上来回车票,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很巧的是,29年后的这个9月,李方启18岁的儿子也要上大学了。与当年相比,儿子的开学装备不知升级多少倍,“给他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外加一台手提电脑,光这两大件就花了1万多。”李方启告诉记者。

1990年代:有一部传呼机洋气极了

采访对象:刘成

入学花费:1000元左右

1995年,六安的刘成考入安徽理工大学,“书、衣服、鞋子、晾衣架,塞了满满一大袋子,加上父子两人的车费,总共就花了1000元左右。”刘成说,那时候同学们很少有电脑,“大一那年,我们男生寝室楼里没有一台电脑。”

刘成给记者说了一个故事,大一那年一个周末下午,自己和班上一位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同学一起去商城看衣服。营业员看出两人是学生,没怎么搭理。“最后,那个同学把上衣捋了捋,故意露出BP机,营业员态度立马就热情起来。那个年代,有一部传呼机别在腰上别提有多洋气了!”刘成笑着说。

让刘成印象深刻的是,他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附近的淮南牛肉粉丝5毛钱一碗,而去年,那里的牛肉面已经涨到7块钱了。

2000年代:手机、新衣和新鞋

采访对象:网友小占

入学花费:5000元

网友小占2006年考入淮北师范学院,她的开学装备与之前的几名“老大学生”相比豪华不少,有价值3000多元的手机、花费1300多元购置的衣服,还有近600元的新鞋。

“那时候手机已经很普遍了。”小占对记者说,毕业的时候,寝室里都开始普及电脑了,说是为了投简历,其实男生为了方便玩游戏、女生为了看小说、电影。

小占算了算,她大学4年平均每年的生活费在1万元左右。

2010年代:智能手机、手提电脑是标配

采访对象:张玲玲

入学花费:1.3万

智能手机、手提电脑、拉杆箱……2014年8月30日,是安徽大学今年迎新生的日子,记者上午在该学校采访发现,智能手机和电脑几乎成了标配。

“我的手机和笔记本都是新的,光这两大件就花了近1.1万元。”该学校大一新生张玲玲告诉记者,自己一到寝室发现,每个室友都带电脑来了。

记者留意到,和过去几十年的装备不同,张玲玲和室友们的行囊中甚少有日用品的身影,“生活用品?到了学校之后直接买现成的就行了。”张玲玲解释说。她估算了一下,加上买衣服、鞋子、蚊帐、日用品、化妆品、手机办卡充值,为了上大学,家人最少花掉了1.3万元。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