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又到月饼销售旺季。在中央三令五申下,今年省城的月饼市场究竟如何?连日来星报记者从省城月饼生产企业、星级酒店、商场超市等加工生产、流通销售环节探访了解到,今年的月饼,正在遭遇旺季里的“萧条”。
旺季里的“赌博”
眼看中秋越来越近了,合肥市庐阳区农科南路40号的合肥顺达食品厂照例进入最忙生产季,工人两班倒每天工作12小时调馅、装盒,机器24小时加班加点赶作月饼。每天,有近8000斤的饼子从这里生产出来,继而流入省城的永辉、合家福等超市,绝大多数以散称的形式出现在市民面前。
“8月份是我们一年当中最忙的季节。”8月21日上午,碰上厂里停电,总经理张兴奇才有空接受记者的采访。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由于停电,月饼机器没法正常运作,而在包装间,十几名工人正在忙碌地将散装月饼装盒,“别看生产这么忙,礼盒月饼卖不动了,六七成都是散装月饼。”张兴奇苦笑着说,他在这个行业里做了近30年,与以前相比,现在月饼的利润明显小了,生意也越来越难做,“一旦中秋过了,月饼就成了一文不值的‘废饼’,因此食品行业也有做月饼就像赌博一说。”张兴奇感叹。
月饼季,忙碌的不光是张兴奇。一天后的8月22日上午10:00,记者从长江东路与郎溪路交口出发,一路往北,大概20分钟车程,便到了“发发工贸”,公司总经理吴永宏显得格外忙碌。“昨天(21日)早上出门晚上回来,一天不在家,手头上留了不少事。”在靠近公司大门西侧的这栋办公楼的二楼最里边,吴永宏正在和仓管员核查月饼的库存。
10年前,吴永宏开始做起食品生意。“市场一年比一年差”是他对过去10年自己生意的概括。“单从月饼来说,现在人们都倡导健康饮食,多油多糖的月饼近年来没少遭受消费者的抵触。”吴永宏分析,月饼的消费,人们从以前的“吃”,变成现在的“尝”,“往往一块不到手掌心大小的饼子,一家三口分着吃。”
从两千斤到几百斤
“都不好”是合肥包河区一家食品厂的负责人李明(化名)对今年月饼市场的判断。
“我们也尝试过进超市,但由于我们的产品较为高档,且多为水果等口味,保质期相对较短,在零售上优势并不大。”李明称,从目前的形势看,之前与自己签订协议的一些合作单位,比如酒店等今年都取消了订单。“政府部门我们做得少,一般是企业和事业单位,今年订单可能会少三成”。
根据张兴奇的推断,今年月饼季,“顺达”预计生产12万斤月饼。“主要有3个销售途径,私企团购给员工发的福利月饼、合肥及周边县城的商超散称月饼以及给星级酒店代加工的订单月饼。”但今年订单部分在严重缩水,张兴奇透露,去年中秋节,公司仅给酒店代加工的饼子就达到2000斤,今年这部分订单缩水到几百斤,很多酒店今年压根就不做月饼了。前几天,一个事业单位老主顾致电张兴奇,称今年单位不采购盒装月饼了,员工一人发放2斤散装的月饼,就意思一下 。
而吴永宏则称,禁止公款消费等政策,对自己月饼的直接影响并不大。“我们一贯没有把政府机关的团购订单作为主导。”然而,没有直接影响,并不意味着吴永宏不需要转变思路。
从8月1日开始,吴永宏将接下来的这个月定位为月饼生产季,公司将以生产月饼为主。而根据早前全省范围内200多家门店提供的需求报表,这个月,吴永宏计划,每天要生产1万斤月饼,“总体上来看,今年的生产总量和前几年差不多,基本上都在30万斤。”但,今年这30万斤的内涵可不一样。
“以前100多家门店需求30万斤,今年门店增加了三四十家,也还是这个量。”吴永宏心中自然明白,这表示平均每个门店的需求在下降。
礼盒装产量下调三成
面对“禁令”,月饼生产企业都在寻找新方式“求生”。在李明看来,必须要转型,以适应“禁令”。在这个适应过程中,有的企业适应期较短,找到了新的增点。
据省城一家较为有名的食品连锁店预估,今年他们店内月饼整体销售形势要比去年好,增幅在10%以上。其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表示,公司今年采取向外省突破开拓新渠道,“武汉、西安、上海等都设置了营销点”。同时,在月饼价格上走大众之路,以百元左右一盒为主,而在月饼的生产中,高薪聘请面点师开发新的口味。
“求变”也是摆在吴永宏等人面前的问题,这一变化在今年的月饼季中已有体现。
吴永宏介绍,根据今年端午节绿豆糕的销售情况分析,礼盒装越来越不受待见,相反散装的销量在大幅上升。“因为抑制高端消费,以前有赠送盒装月饼的家庭如今越来越少,自己家想买点尝一尝,就更乐意选购散装”。为此,吴永宏对今年的月饼生产结构也作了调整,把礼盒装月饼的生产计划降低30%,散装的补上去。同时,在价格方面,不再大量生产以往500元的盒装月饼,换之以100元左右的亲民价格为主,兼带300元左右的中高档。
从7月份开始,张兴奇顺达系列的月饼已经在合肥永辉、合家福等超市与市民见面。虽然今年该食品厂月饼总体生产量增了20%左右,但利润空间大的礼盒月饼占比下降很多 ,“礼盒月饼仅占30%左右,剩下的全是散称月饼”。好在张兴奇想得挺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省了一些包装成本,再也不用押太多的资金在包装上了。”
“记得很多年前,每到中秋我们都要去采购成车的茶叶、红酒,放到月饼礼盒里卖,我的办公室里,现在还剩着当时没用完的茶叶桶。”张兴奇笑着说,这种过度包装、搭售行为已经被相关部门“叫停”了,月饼消费正在回归理性。
相对于吴永宏和张兴奇的“散装战略”,李明的转型就没那么简单了,因为他的月饼,进商超的不多,“接下来,得思考开发新产品,毕竟不能太过于依赖月饼。”李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