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将代替别人写文章称为“捉刀”,这成语因东汉末年的名士崔琰而起。说到崔琰,知名度并不算高,但如果翻开他的简历,看到“曹操给我捉过刀”的描述,就会有恍然大悟、原来是他的感觉了。
崔琰出身于北方名门望族清河崔氏,他是个人高马大的须眉酷哥,《三国志》载其“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在大臣中威望很高,就连曹操也敬畏他几分。
曹操统一北方后,威名远播,匈奴也派使者前来进贡。曹操自卑于“姿貌短小”,不足以扬我大国权臣的威风,就让手下头号型男崔琰假装成自己的身份,以震慑匈奴使者。在接见匈奴使者时,崔琰大马金刀地端坐在那儿接受拜贺,曹操却抱着把钢刀,站立在床头扮作侍卫。
等会见完毕,曹操想看看这戏演得如何,就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你觉得魏王形象怎么样?”匈奴使者说:“魏王高大威猛、潇洒帅气,形象自然很好,但是站立在床头的捉刀人,气势逼人,那气场一般人比不了,那才是真英雄啊!”“代人捉刀”的成语由此而来。
崔琰曾推荐杨训为官,说他虽然才华不怎么样,但优点在于“清贞守道”,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曹操当上魏王后,杨训为表忠心,就上了一道歌功颂德的表章,大拍马屁,极尽肉麻之能事。曹操是舒服了,但别人看了就鸡皮疙瘩掉了一地,对杨训表示鄙夷,捎带着也埋汰起了举荐他的崔琰,吐槽其眼光不行,竟然推荐个马屁精。
这可算是无妄之灾,崔琰受不了,就给杨训写了封公开信,信中有这样的字样,“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意思是,你的表章我看过了,事情办得也不赖!只不过啊,这时代,总会有变化的时候罢了!崔琰的本意只是讥讽那些八卦的人,同时也劝慰杨训,不要太在意那些流言蜚语。
可是,曹操却理解出了另外的意思:“崔琰这是对我称魏王不满啊!这个‘耳’字用得很有问题。就好比说人们重男轻女,如果生了个女儿,有旁人问男娃女娃,都会答‘生女耳’,不过生了个丫头片子罢了,可见这个‘耳’字不是什么好词儿。‘时代变了’之说,更是良心大大的坏!”崔琰因这封信,被判处髡刑——一种剃光头发的刑罚。曹操没把他关进大牢,而是给他放了几个月的大假,令其停职在家反省。
结果,有人打小报告说,崔琰虽然呆在家里不出门,但依然人气很旺,整天家里客人络绎不绝,门庭若市,而且他待客时,“虬须直视,若有所瞋”,这是心怀怨恨、不太服气的节奏哇!曹操本就对崔琰有心结,这下更动了杀机,将崔琰关进监狱,随后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