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报刊亭,普通市民的文化记忆
2014年8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街头报刊亭,普通市民的文化记忆

张亚琴
 

一座街头报刊亭,一个经营者,一段多年相依相守的生存经历。

在合肥,这样的故事很多。它们长在了省城里的某个角落。地方很小,生意也不大,却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生长,度过了从曾经的繁盛到如今的生存尴尬。

本来,注意它们的人就不太多,只是不久前京城一次强拆事件,让生活在合肥的人们,路过家门口的报刊亭时,不由得回头多望了一眼。

其实,真正离不开报刊亭的,正是日日生活在街头巷尾的普通市民。买一份报纸,买一份杂志,抑或是什么都不买,浏览一下那些杂志封面、报纸标题,甚至只是与守摊的打个招呼什么的,这些都是平常生活的一部分,是一个城市最底层、也最广泛的文化记忆。

现在很多人都跟风一般的无限怀想老北京、老上海的市井风情,那些风情背后,其实正是一点一滴具体的生活细节。画家陈丹青特别推崇周海婴镜头下的上海,那些照片,也都是一些货郎、街景等等“具象”,很难想象,如果街道空空荡荡的敞亮,还能让人感叹吟咏吗?

现如今的报刊亭,除了能买报纸、杂志,市民还可以在这里缴水电费,还能买飞机票和省内长途汽车电子客票。而刚过去的盛夏,让报刊亭得以存活的条件却是售卖各种冷饮和汽水。

卖水、卖饮料,并非大众对报刊亭最初的期待。他们说,报刊亭应该回归它最为原始的意义,而非像现在一样变成杂货铺。在他们眼中,邮政报刊亭的存在是一个城市的文化风景线,关乎合肥的文化形象。但实际上,诸多持此观点的百姓们陷入矛盾,他们只能在精神支持报刊亭的存在,缺少去报刊亭购买杂志的行动。

有人说,街头没故事,城市也就没什么故事;街头没文化,城市也就没什么文化;街头没有时尚,城市也不会时尚到哪里去。那么,如果没有报刊亭,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会不会因此而有所缺憾?

A 历史:方寸之间的缩小版书店

电影里,常看到民国时期的书摊。旧时沿街和弄堂口都有书报摊。读者可随时坐下来阅读或租回家去。还有专门的小人书摊,就如同近日的网吧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书摊一般就摆放在电影院或广场附近。从早到晚,看书的人络绎不绝,看书的也不都是孩子,看电影来早的和逛街歇脚的大人也看。那些年代物质匮乏,儿童读物少得可怜,小人书摊便风靡全国,盛极一时,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其实,“报摊”这个词在欧洲叫"kiosk",源自土耳其语,意思就是路边移动式商店或小型货摊。卖报纸的摊位统称为“报刊亭”,它销售的不仅是报纸,你还能买到各类周刊、月刊杂志和其他类型的书籍,相当于一个缩小版的书店。

在各大城市的路边,都能看到这样的报刊亭,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来比喻毫不过分,因为一个报刊亭只有约四五平方米左右,但这个空间却蕴藏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它销售的杂志种类多达200~300种。于是,你会经常看到路边上那个小小的房子,每天风雨不改的开放时间,还有电话和各种小商品,为人们提供了便利。这样的小房子还为下岗工人的再就业提供了一个平台。

在过去近二十年,报刊亭曾是一道时髦而又紧俏的城市风景线。2000年,中央文明办、国家邮政总局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城镇建设报刊零售亭的通知》,报刊亭的建设、管理和运营,被明确由邮政部门负责。

不过,十多年后,报刊亭在全国各地有了不同的命运。

报刊亭所在之处皆为经济繁华的地带。在三孝口、四牌楼等市中心的地段,几个报刊亭还在顽强地生存着。但是在合肥的经开区转了一大圈,只在翡翠路上看到了一个“书报亭”的孱弱身影,跑近一看,香烟和饮料占据了它不小的空间。

报刊亭的功用是什么?它几乎是报纸和杂志唯一的零售窗口。尽管人们已经习惯从互联网上获得新闻信息,但纸质的报刊依旧以其印刷精美、易于保存和可信性强,获得很多市民的青睐。人们真的不再需要报刊亭了吗?有些人没有固定通信地址,买报纸杂志只能去报刊亭;有些人经常出差,在报刊亭零买比订阅更划算;对一些老人来说,晨练回来顺手带份报纸,已是多年形成的习惯……

B 没落:一年不如一年的窘境

当报刊亭上时尚类杂志不赠送礼品就一本也卖不掉,当摊主无奈地接受购买者对售价仅4元的当期《读者》、4.5元的《知音》讨价还价时,我们似乎已无法等到这个行业的复苏。读者不断流失,营业利润不断下滑,报刊亭正面临经营窘境。

三孝口的一个报刊亭,在应当为报纸销量较大的晚高峰时间,15分钟内有数位路人买水和香烟,无一人买报刊。

“一年不如一年”是许多报刊亭经营者的心声。20年前,光卖报刊一天流水就有千元之多。可如今,在宿松路金安花园附近的一个报刊亭里,经常光顾的以学生和老年人居多。因为地处的都是合肥的一些老旧小区,所以居住的老年人还不少,而且周围还有几所中小学校。虽然还可代收水、电、燃气费。但亭主表示,这些看似繁多的经营项目,实际上真正能给报刊亭以支撑的项目却不多,日均营业额100元左右。于是,它的副业还干起了卖儿童玩具的活。

不错,现在报刊亭的主要收入早已不是卖报刊,而是依靠卖饮料、零食等维持。即使在人流高峰期,各个报刊亭的常态也只是偶尔会有一名老年男性购买文摘报,更多的人只是购买饮料、矿泉水与电话充值卡。事实上,报纸杂志利润微薄,各报摊售卖最好的是《环球时报》、《参考消息》等价格极为低廉的报纸。一份报纸的利润只有几分钱,一本杂志赚不到1元,报纸杂志本就是薄利多销之物,如果日均营业额仅100元,其利润让人无法想象。

为了应对新媒体时代公众阅读习惯的改变,北京建立了新式数字智能报刊亭。新式数字智能报刊亭运用先进的数字网络技术,将传统报刊零售与电子商务、数字发行等现代商业模式对接。与传统报刊亭相比,新式数字智能报刊亭的服务功能大大拓展,除纸质报刊、充值卡零售外,还增加了WiFi终端阅读、新华视频、自助缴费、小件商品自提、文化商品展示、外伤救助和气象信息等服务内容。其中WiFi终端阅读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数字资讯,读者可以在报刊亭附近高速免费在线观看,也可以打包带走浏览。

但是,在合肥,目前还没有出现这样的新式报刊亭。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