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翰墨写春秋
安徽书画艺术传承研究会召开理事会议
下一篇4 2014年8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寄情翰墨写春秋
王宏坤和他的书法
 

□周玉冰

与王宏坤先生相识在一次书法活动上,他为人厚道,书艺高超,让人顿生敬仰之情。

年逾七十的王宏坤从小与书法结缘,一辈子都沉浸在书艺世界里,以此为乐,怡然自得。他1940年出生在合肥,从小在祖母影响下喜爱上了传统文化,背诵诗文。

当我得知王宏坤是陶南华弟子时,特意去梳理合肥的书法历史。史料浩瀚,但着实为合肥近现代的书法成就而折服,可谓流传有序,深受影响的是包安吴书风。

包安吴即包世臣,继承的是邓石如的衣钵,其传艺沈用熙。沈用熙一生精研书法,八十岁后字号石翁。至刘泽源、张子开、张琴襄、李国松、刘启琳等为第二代。这一代书家很是了不起。刘泽源(字访渠)是清太学生,合肥李府(李经羲)总管,民国时被国务院段祺瑞、龚心湛聘任为国务院高等顾问。张琴襄曾任北洋政府国会议员,为人正直,反对曹锟贿选总统,世人以获得其片纸只字为荣。张子开举人出身,在合肥设塾授徒,桃李遍皖中,妇孺皆知。

第三代则有葛介屏、陶南华、石克士、童雪鸿等。他们重视碑学,善长隶篆。陶南华因从事教育,书法学生不少,除了后来任中央工艺美院教授的儿子陶如让外,还有许云瑞、许振轩、王宏坤、葛茂森、蒯右泉、刘功俊等人。

通过梳理可以看出,近现代的合肥地区,书法成就很高,而且书家们饱读诗书,传统文化根基厚重,同时注重人格的锤炼。比如,王宏坤的老师陶南华就告诫他从事书法“三不”主张,即不图名、不图利、不间断。王宏坤牢记师训,数十年岁月里与书法结缘,不计名利,孜孜以求。

王宏坤上合肥五中时,陶南华在教务处工作,他的书法影响了一批学生,大家都对书法感兴趣。1965年,走上工作岗位后,王宏坤正式拜陶南华为师,由欧及颜,专攻楷书及隶篆。陶南华1979年去世,这期间王宏坤总是临池不辍,虚心求教,经过15年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81年,王宏坤心仪著名书家李百忍,寄上自己的楷书及草书作品,希望拜师。他以虔诚之心和深厚根基功底赢得李百忍赏识,成为李门弟子,定期拿着作品请老师批改。李百忍定居合肥后,他求教更勤,至今保存的一大捆作业上,满是李百忍批语,见证了他用功之勤和老师批改之细。

李百忍认为楷书是基础。王宏坤又在他的指点下学习了3年楷书,随后隶书、行草。进而上溯六朝及秦汉碑帖,《郑文公碑》用功最勤。

李百忍的书法气势磅礴,尤其是根据内容去创作,给了王宏坤很大启发。他在书法艺术里游历一番后,能够以心境驾驭笔墨,以笔墨传达心性。楷书、行书、草书、隶篆都很擅长。其楷书宽博舒展,行书俊秀恬淡,草书跌宕多姿,篆隶雄强朴茂。他书写的榜书及对联,更是为同道所推崇。

王宏坤谦虚、勤奋,这源于他天性平和,拜师名家视野开阔。他把一生的精力都用在书法上,所思所想的全是书艺之道。从1975年以来,他的作品发表不少,也获得不少奖,但他处之坦然,与清风明月为伴,寄情翰墨,书写春秋。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