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肥为核心,联动淮南、六安、滁州和桐城发展,打造1小时城际通勤圈和生活圈。8月4日,《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通过了专家评审,下一步,规划将报安徽省政府审批,而后将面向全社会进行公示。
本次规划范围4.7万平方公里,规划总目标旨在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城市圈。合肥经济圈未来将是个什么模样?市场星报记者为您解析。
结构: 合肥为核心,点轴形式推进
据介绍,合肥经济圈通过区域调水,可利用水资源量达到118.31~121.31亿立方米,按照人均年综合用水480立方米计算,在区域调水的情况下,水资源可承载人口极限为2464.7~2527.3万人。
而根据调研,最终确定合肥经济圈常住人口,到2030年约为2500万人。而根据城镇化水平73%~75%,其中,城镇人口约为1825~1880万人,城镇人口在1850万人左右。
根据规划,合肥经济圈总体结构未来将以点轴的形式推进,构建“一核三心”和“五带多极”的开放性空间结构。
其中,一核指合肥都市核心区,包括合肥主城区及其半径30公里左右的区域。三心指三个中心城市,包括淮南中心城区、六安中心城区、滁州中心城区。五带指合肥联动区域的五大城镇产业发展轴带,包括合淮、合滁宁、合六叶、合桐安、合巢芜发展带。多极指多个产业发展增长极,多个县级中等城市和若干产业新城。
交通:“海陆空”全面升级,打造“一小时通勤圈”
铁路:构建经济圈一小时快捷铁路网
未来,合肥经济圈之间将强化区域快速铁路联系,实现客货分线运输,提升铁路枢纽地位。
其中,经济圈内的高速铁路为:沪汉蓉客运专线、京沪高速铁路、合宁高铁、京福高铁、商杭客运专线、合西高铁、合滁连高铁、合郑客专。
普通铁路为:京沪铁路、淮南铁路、宁西铁路及二线、合九铁路、阜淮铁路、阜鹰汕铁路、六武铁路、六庐铜铁路、沿淮铁路。
重要车站为:合肥南站、合肥站、合肥西站、淮南东站、淮南南站、六安站、滁州站、滁州南站、明光站、天长站。
此外,合肥经济圈将规划“5射2纵1横”的经济圈城际铁路网,构建辐射整个经济圈的一小时快捷铁路网。(如图)
航空:新一批共享机场将建立
为了打造中部航空运输枢纽,未来,新一批共享机场将在合肥经济圈范围内拔地而起。
其中,新桥机场二期建设将尽快启动,六安独山、巢湖滨湖区将建设以旅游和救援救灾为主的通用机场;淮南滨瓦埠湖新组团、滁州将建设以公务机和警用为主的通用机场;在淮南、六安、桐城、定远、明光、凤阳等将新建新桥国际机场的异地航站楼,增强新桥机场对外辐射;此外,合肥支线机场的规划研究也将适时启动。
水运:“通江达海”贯穿连通
按照规划,未来水运的主要航线将分为通江通道和达海通道。
其中,通江通道由裕溪河—长江;江淮运河—淮河—京杭运河—长江;兆河、西河—长江;白石天河、孔城河—长江四条组成。而达海通道则将由淮河—盐河—连云港;淮河—出海航道—连云港(灌河口港区);长江—上海港;芜申运河—上海港组成。
此外,一批港区将重点建设,包括裕溪口港区、二坝港区、凤凰颈港区、郑蒲港区、高塘湖港区、高刘港区、鲟鱼港区、高邮港区、叉河港。
公路: 新增道路 构建城际快速通道
高速方面,到2030年,合肥经济圈内将新增4条,扩容2条高速公路,届时,经济圈的高速路网密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国、省道通达度将进一步提升,在新版《国家公路网规划》和《安徽省省道网规划调整》成果基础上,将整体提升区域国省道网,确保每个县城至少一条国道通达。
此次规划国省道4307.2km,其中国道10条,计1825.7km。
其中,将提升现状3条国道,新增7条国道,规划12条城际快速路,并强化与机场联系。
此外,远期城际间共规划的12条城际快速路,共计约1000km;沿客运快速通道、综合性快速通道适时开通城际公交线路。
环境:将设“禁建区”、“限建区” 保护生态环境
前期调研显示,合肥经济圈生态本底较好,东部地区和交通走廊地区适宜一体化发展。而其中,综合生态敏感性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南部山区和滁州北部明光,以及桐城市西北部、庐江县南部,需要在本次规划加以保护与强化。
根据规划,未来,合肥经济圈将合力推进流域水环境、区域大气环境治理,强化重点矿区、重点污染源及重点污染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共同保护合肥经济圈生态环境安全,打造宜居的优质生态环境核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未来,合肥经济圈将打造“一核、一区、四廊、多板块 ”生态体系。其中,一核指的是巢湖生态核——国家级环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一区指的是大别山生态保育区:构筑长三角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四廊则代表淮河、江淮运河(裕溪河+兆河)、滁河-驷马山生态廊道已经江淮分水岭四条生态廊道;最后的多板块则是山、湖、采煤沉陷区和饮用水源地四类多个重点生态保育板块。
此外,为保护重要生态资源,未来,农业保护用地、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保护地区、水源保护区、生态敏感地区等将设为禁建区;而重要交通设施廊道与市政设施廊道、区域大型防护绿带、重要水体的流域性地区、旅游度假区以及其他生态保育空间将设为限建区。未来,城市发展将主要集中在规定的适建区范围中。
相关新闻 宅基地置换城镇住宅将在合肥率先试点
在本次的《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2013至2030)》专家评审会上,记者了解到,为推进合肥经济圈中小城市、重点镇的发展,未来,将构建新型圈内统一户籍制度,引导合肥经济圈内农户以农村宅基地置换城镇住宅,承包土地置换社保,实现集体土地帮助农民进城,引导合肥经济圈内异地城镇化。由于需要较大财力支持,近期或在合肥市试点,远期圈内全面开展。
此外,未来合肥经济圈将允许异地安置,也就是说,允许农户跨乡镇直至跨县、以市为单位实现市内异地建房,鼓励农户围绕中心村、乡镇集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