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了爱的方式也变了吗? (上)
2014年8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时代变了爱的方式也变了吗? (上)

实习生 涂文苑 记者 赵莉
 

七夕节到了,你是忙着买巧克力、鲜花庆祝呢?还是准备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呢?又或者选择在这一天登记结婚?准备登记结婚的朋友们,会选择裸婚吗?还是必须要有豪车大房子当爱情信物呢?

记者对不同年代的夫妻、情侣进行了调查采访,倾听他们讲述自己不同的婚恋观。

上世纪40年代:头上戴朵花也能爱一生

主人公背景: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

爱情信物:一支头花

张女士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但是对于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祖母的爱情故事,她一直津津乐道。“真的很感慨祖母那个年代的爱情,那么简单,那么纯朴,一朵头花就让我祖母为我祖父、为这个家甘心付出了一辈子。”

张女士是个念旧的人,前些年搬家,父母把祖母的梳妆台送给邻居老太太,她至今还念叨着不应该。不过,她还收着祖母的一支头花,虽然很简单,却蕴藏着祖父母年轻时的故事。

“小的时候,因为父母工作忙,我经常被放到祖父母那里。那个时候,虽然不太懂爱情,但是能够感觉到祖父母的生活非常单纯,他们很少吵架。”张女士说,祖母就是非常传统的家庭妇女,没有什么文化,但是把家里照顾得非常好,祖父在外面忙着工作挣钱。虽然那时的生活非常艰辛,但感觉他们爱得非常真诚,也很长久。

记忆中,张女士见过祖母拿出一支头花时常看看,还会露出特别会心的微笑。每每看到祖母拿着花,张女士都要凑上去要在头上戴戴,祖母每次都叮嘱她要小心些。

渐渐地,张女士长大了,懂得了爱情的珍贵,再看看祖父母那段爱情,觉得特别难能可贵,对她也是个鼓励。后来,祖母过世时,留下了这支头花,张女士知道这是祖父当年留下的信物。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出生于上世纪30、40年代的人们,大多的爱情非常简单,要么是媒妁之言,要么是父母之命,但不少夫妻都相互扶持走过了漫长的婚姻生活,没有现在的动不动就离婚,虽然很平淡,但也很温暖。

上世纪50、60年代:一封情书一条围巾也能过一生

主人公背景: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 经人介绍相识

爱情信物:一条围巾

一封情书足以回味一生,一条围巾足以温暖一辈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赵先生和林女士的爱情来得十分珍贵,两个人都是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一辈子辛辛苦苦不容易,让他们最为感恩的是:现在两个人还能在一起。

赵先生和林女士是经人介绍相识的,两人都经历了那个年代的大动荡,不能正常参加高考。两人的家庭条件都不太好,但是两人都特别刻苦地学习。他们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从农村走出去,两人均来到合肥读书,但是,两人那时并不认识,只是想着好好学习,学成回家,建设家乡,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那时,大城市也没有那么浮躁,没有那么大的诱惑力。大学毕业后,两人都没想着留在大城市,而是奔着家乡、奔着父母回去了。

“我们经人介绍认识的,那时家里都穷得很,根本没想过他能给我买啥,记得后来我们俩一起出差,在外地他给我买了一条围巾,至今我还留着呢。”林女士感慨地说,“这就是我们的定情信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出生于上世纪50、60年代的人,他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对于生活的欲望并不大,只想着能够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平平安安地走过一生。他们后来的家庭财富大多来源于两人共同的付出,共同为着一个家庭奋斗着。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