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小金库” 应借鉴巡视组模式
莫让“老存单”变成失信凭证
微声音
百亿项目为古树让道 凸显人文情怀
3上一篇 2014年8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百亿项目为古树让道 凸显人文情怀

□涂启智
 

一边是投资200亿元的大项目,一边是有着260多年树龄的古杜梨树,当二者相遇时,该如何选择?这棵古树位于肥西县紫蓬镇泗洲村,周边土地开发后,它恰好位于该县华南城项目区内。经过肥西县相关部门与项目承建方共同协商,最终决定就地保护古树,并制定出12条保护复壮措施,让古树更加健康成长。(本报昨日09版)

现代经济建设必须妥善处理好环境保护事宜,人类社会要发展,追求经济效益没有错,但是一定要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经济建设成就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蕴含可贵人文精神的体现。肥西县不仅让百亿大项目为古树让道,而且计划以古树为中心建设一处开放式小公园,让古树成为公园标志性建筑和靓丽风景的做法令人击节叫好,这样处理避免了古树陷入“形单影只”的孤单境地,彰显当地人们对古树的“人文关怀”。

其实,在中国城市化、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如何保护好古建筑、古树、古文化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存,已经引起和达成高层以及民间有识之士的重视与共识。许多地方都有类似呵护包括古树在内的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觉行动。比如深圳(罗湖)火车站的古树景观,编号“0165”的古树是棵百年老榕,它高大的树冠成了火车站最特殊的符号,接车或送行的人们都把它作为最直接的坐标。2004年,深圳火车站开始进行综合交通枢纽的改造工程,为了保护这棵古榕树,设计师把它巧妙地融入了深圳站,使它成为整个广场上最耀眼的绿色明珠。正是由于规划和设计中突出了保护古树、保护文化的理念,深圳火车站的规划设计还得到了2006年度城市土地学会的亚太区卓越奖。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展示人类“改天换地”的恢宏魄力,更需要呈现保护文化守望传统的温柔情怀。只有这样,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才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