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舍命救人 应一分为二看待
“目测没危险”是真危险
微声音
低龄“触网”不可怕 但要适度
下一篇4 2014年7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大学生舍命救人 应一分为二看待

□罗志华
 

广德县返乡大学生李本超为救两名落水儿童不幸牺牲,当地政府已决定为其申报“安徽好人”荣誉称号。尽管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获得社会赞誉,但他根本不会游泳却贸然施救的行为,也引发公众热议。(7月22日《京华时报》)

事实上,近些年来,对于社会上的见义勇为,公众从爱护施救者的角度出发,多提倡“见义智为”而非鲁莽行事,对如何褒奖盲目的见义勇为,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不少人反对宣扬盲目舍命救人,以免对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产生误导。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意见分歧,在笔者看来,是因为“见义勇为”和“盲目”两者被混淆所致。其实,对于类似盲目舍命救人,是需要一分为二来看待和处理的,如此才能达成统一的意见,并在弘扬正气的同时减少误导。

对于一切见义勇为的行为,不管是否盲目,都应该给予褒奖,不能因为见义勇为来自原始的本能冲动,没有经过系统而缜密的思考,就不给予褒奖,甚至还出现批评的声音。社会需要弘扬正气,不管正气来自何方,都要不吝赞誉之词,见义勇为只有一种,任何分类对待,都是不公平的,都是对正气与美德的挫伤,即使盲目的见义勇为,也不应该在奖励上打折扣。

但同时,要去除见义勇为的盲目性,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伤亡,需要靠教育和引导来解决。这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是不应该混淆的。假如因教育和引导不到位,就不敢奖励见义勇为,这其实是一种退缩和掩饰。因此,像李本超这样的舍命救人,高调的宣扬、扎实的急救和应急处置能力教育,两者都不可或缺。

可见,一分为二看待舍命救人行为,就会减少分歧、增加共识。让奖励和教育引导两条腿都硬朗走路,就会让见义勇为成为争相效仿的举动,而盲目性也会同时减少,使包括落水救援行动在内的应急处置,变得更加果断和理智。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