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态文明实现“乐民生金”
2014年7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用生态文明实现“乐民生金”

池州东至县召谭镇敬老院成了老人颐养天年的乐园
 

用人才牵动、学研合作的道路来提升竞争力

记者:我们都知道,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您能谈谈池州市在加快企业创新这一块采取了哪些措施?

赵馨群:2009年以来,池州市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支持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走“人才牵动、品牌带动”,为此,池州市政府在海内外多次举办人才政策推介会,为池州市吸引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为池州市场注入鲜活的力量,提升竞争力。

记者:您觉得什么样的创新企业是池州想要引进的?

赵馨群:招商引资要提质提效,应该紧盯拥有自主创新和市场拓展能力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引进的越多,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会愈显质量。

环保技术让空气更干净

近年来多个城市PM2.5频繁爆表,空气污染已敲响警钟,“雾霾”已然成为我国越来越不可忽视的重点。位于池州高新区的安徽艾可蓝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可蓝公司)从机动车尾气入手,通过后处理技术,来实现净化尾气排放,减少雾霾。

“我们采用的后处理技术打破了国际三家巨头80%的份额垄断,是省内第一家拥有柴油机尾气处理的自主技术企业,产品达到国4和国5排放标准。”艾可蓝公司一部门负责人说,“目前,公司已为东风、江淮、奇瑞等多家国内龙头企业配套。”

2009年艾可蓝在池州高新区扎根。落户至今,艾可蓝公司共拥有80多项专利,发明专利占30%。

“得力于前期池州市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大力扶持,公司2014年前六个月呈井喷式发展,目前产值达4千万元,还给下游机械加工企业带去配套设施这一块订单。”上述艾可蓝一负责人说。

自主专利多 开辟大市场

“国内外8家分公司和办事处,200家以上中大型制鞋企业有合作,年产30000台工业缝制设备及皮革机械的生产能力……”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旭豪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章国志说,“我们创新点是始终根据用户的需求反馈不断攻破技术难点,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几年前,通过池州市招商引资,旭豪机械落户池州。目前先后获得4项发明专利,拥有30项专利。产品在智能控制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去年全年产值达1.2亿元。

自2010年,池州每年安排1亿元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用于落实各项奖励、资助等支出,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截至今年一季度,池州市共申请专利323件,授权专利573件,高于全省121.8个百分点和38.8个百分点。

用生态文明实现“乐民生金”的梦想

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末提出“以青山清水为本,发展生态经济”,到“十五”时期确立“生态立市”战略,池州市始终痴迷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是什么?

赵馨群:重视生态建设,就是重视民生工程。抓好民生工程,就是要发展好生态文明。我们有一个理念:保护一方好山水,幸福一方老百姓。池州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建设模式,实现了开发与保护的共赢,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全面改善了城乡生态环境,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池州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双拥模范城”、“安徽省文明城市”、“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等多项荣誉称号。

记者: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往往有冲突的地方,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赵馨群:每个地方的发展,一定要注意地方的特色和实际,一定要注重长远的利益和发展。池州要扬长避短,打我们的特色牌、优势牌。因此,池州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突出生态产业的发展,在项目选择上更加符合生态的要求。一方面大力发展符合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产业和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另一方面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向生态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的产出率,促进农民不断增收。

绿色生态文明不空谈

74的老人钱松林多次收到在大城市工作的儿子和儿媳妇的邀请,可他始终对故乡池州恋恋不舍,不愿离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让我很幸福,也很知足。”他说。

“池州成为第一个全国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时候,我们就知道,绝不能孤立地搞生态建设这么简单,因为‘生态’和‘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池州市发改委综合科科长刘荣华说,为优化开发空间布局,池州市将各个区县的产业园区集中到环境承载力大的沿江区域,形成沿江工业走廊;而在生态环境好的山区腹地,发展生态农业、绿色旅游,实施物种、湿地、森林“三大保护工程”。

通过系统规划、统筹实施、有序推进,生态文明成为池州市最普惠的民生工程、群众最满意的发展工程。通过项目化手段、工程化措施,一件一件实施、一年一年推进,让绿色发展系统化、常态化,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真正认同的自发行为,成为池州人民引以为豪的名片。

全民分享生态效益促“生态乐民”

在池州市区,有个相当于两个西湖大小的平天湖,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环境让众多投资者都瞄上了这块“风水宝地”。如果平天湖进行开发,仅土地出让金就可以收入200多亿元,对于财政并不宽裕的池州市来说不是个小数目。

然而,在很多城市“填湖建楼”时,池州通过市人大会议决议的方式,不但把对平天湖和森林公园的保护上升为制度层面,还实行了一系列生态恢复工程。

如今,池州城区内,齐山公园、平天湖湿地公园、百荷公园等一大批绿地公园广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形成了“水在城中、城在园中、人在绿中”的城市特色。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