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改革的办法保障民生公平
2014年7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池州市市长赵馨群:
用改革的办法保障民生公平

刘燕 记者 何良海 刘海泉 文/图
平天湖美景
 

“生态环境好是池州最大的特色,也是最大的优势。”池州市市长赵馨群认为,未来的池州必须以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推动转型发展,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推动特色发展,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推动统筹发展,立足于打好“生态牌、九华牌、长江牌”,进一步突出重点,彰显特色,着力将池州建设成为生态宜居、人文和美的城市。

“我们要强化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动力,向改革要红利,向改革要办法。要用改革的办法来保障民生,用市场的机制来改善民生,用发展的成果来提升民生,用公平正义来维护民生。”

用“随时动手术”的 理念执行改革的“当头炮”

记者: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当前,池州改革的中心是什么?

赵馨群:今年,按照省里有关部门要求,将从6个方面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首先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的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其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都是池州当下改革的重点。

记者:近年来,池州市围绕“工业强市”和“三区”发展,在招商引资上年年有突破,引进了一大批项目和资金,在新一轮的深化改革中具体到行政审批上,池州市做了哪些工作?

赵馨群:李克强总理上任后就提出:简政放权是深化改革的“当头炮”。近年来,池州市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多次精简,取消和调整了一大批行政审批项目,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池州市开始第七轮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和审批流程再造工作,推动“三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在实施上始终保持高压、随时动手术。

联合审批、“保姆式”服务

一家投资超2亿元的企业从签约、注册、开工到投产,需要多长时间?最快2年,这是大多数企业能给出的答案。

而落户江南产业集中区宏齐精密电子给出的答案是“5个月”。这其中行政审批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池州政务服务中心还通过主动沟通、提前服务,使得安徽江南天隆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增加500万注册资本金,累计注册资本金达1000万元;通过“保姆式”服务,促成池州市齐山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注册600万元成立了新的工业企业;自2002年以来,池州市一直致力于进行行政审批项目清理,今年已经进行到第七轮。

“从去年7月份的保留行政审批项目207项到今年6月份的保留行政审批项目115项,池州市的保留审批项目目前已经是安徽省最少的。”池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王良朝认为,行政审批项目的减少,有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用改革的办法来保障民生公平公正

记者:民生工程就是民心和德政工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该如何更好地规划它、实施它?

赵馨群:民生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都涉及民生问题。我们要有“大民生”的概念,要用改革的办法来保障民生,用市场的机制来改善民生,用发展的成果来提升民生,用公平正义来维护民生。我想,还要把改革贯穿民生的始终,向改革要红利,向改革要办法。

记者:实施民生工程,目的是为了惠及百姓,如何确保这一点呢?

赵馨群:要确保民生工程真正惠及百姓,一定要做到信息公开公示,通过公开公示“倒逼”公平公正,维护群众民主权益和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民生工程工作的透明度。

“1234”工作法确保民生透明

点开池州市民生工程网,在右下角的友情链接中,点开青阳民生工程,会在该网站的首页“项目公示”栏目中, 发现第一行是“青阳县民政局2014年6月份医疗救助情况公示”, 再次鼠标点击后,会出现救助名单的列表,这让青阳县杜村乡宗文村村民盛宽贵惊喜不已,因为在该公示上出现的第十个名字就是他。

这是池州市大力推行民生工程信息公开的一个缩影。

记者从池州市民生办了解到,近年来,该市积极采取“1234”工作法,以“全面、规范、长效”为重点,深入推进民生工程信息公开工作遵循三项公开原则,即依法公开原则,突出重点原则,注重实效原则;公开四项信息内容,即民生政策内容公开,操作程序公开,受益对象公开,工程类项目公开。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并轨

“池州正在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并轨,青阳县、石台县、九华山前两年已经并轨,从今年7月1日起,东至县也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业务并入新农合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二险合一。”池州市民生办主任程保东介绍说,两项民生工程合并实施后,将在机构管理、筹资时间及标准、补偿待遇等方面实现“八个统一”,确保合并后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规范化运行,切实减轻群众缴费负担,方便城乡居民就医和报销,进一步增强基金整体抗风险能力,提高筹资标准和补偿待遇。“并轨后,无论是城镇居民医保资金,还是新农合资金,风险就大大降低,而且,城镇居民缴费标准,相比以前也有所降低,更多老百姓感受到实惠。”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