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劳动保护 须打通“最后一厘米”
微声音
污名化“中国大妈” 构建不起社会文明
官员拒绝的不是拍照而是监督
“让座”教育 岂能“双重标准”?
非常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7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让座”教育 岂能“双重标准”?

□张玉胜
 

7月16日下午,刚做完兼职踏上回程的大三学生王丹丹(化名),在276路公交车上,一名老人将唯一的空位让给了十六七岁的孙子,却要求坐在一旁的王丹丹给其让座。王丹丹没有让,老人一直大声抱怨其没教养,惹得车上乘客一片讨论。(7月20日《重庆商报》)

一方面把仅有的空位让给自己的孙子,一方面却要求别人为自己让座,这位老人的做法显然是对“让座”道德教育实行内外有别的“双重标准”:即自己的孙子可以不给奶奶让座,别人却应该给自己让座,否则就是“没教养”。面对如此自相矛盾的“道德”解读,人们不禁要问:已经十六七岁的老人孙子为什么不懂得尊老“让座”?

也许,宁可自己不坐也要把空位让给孙子,不无老人关心照顾晚辈的人性本能。但其在尽显“隔辈亲”的同时,却暴露出对孙辈尊老敬老、体谅祖辈的道德教育缺失。这显然是一种有失偏颇、毫无底线的过度宠爱。其孙子只顾“低头玩手机”的乐享其成和心安理得,便是只知“受宠”、不知敬老的品格缺失表现。老人反过来要求女大学生让座的举动,也显然有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公平原则,而女生一反常态的拒不让座,正是对这种“双重标准”的反感表达。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舍己为“孙”的老人“让座”怪象,在现实生活中并非个例。有些老人甚至把别人为其让出的“空位”再拱手转让给已经懂事的孙辈。这不仅是对孙辈教育的无形误导,更是对让座者爱心善举的缺乏尊重。

避免“让座”教育的“双重标准”,不仅要矫正祖辈护孙的溺爱型亲情表达,弥补重养轻教的家教误区,更需多些彼此尊重、相互包容、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公平考量。只有为“让座”营造出有温馨无障碍、有共识无偏见、有感恩无强制的宽松环境,“让座”才会成为爱心流露、文明彰显、品位表达的生活风景和出行常态。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