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颁奖机构炮制“荣誉”
2014年7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非法颁奖机构炮制“荣誉”
联合国颁发的荣誉,只要你想要,都能做出来
 

近日,在证书上的英文书写错误被发现后,民营企业家陈光标的“世界首善”称号由联合国有关机构颁发的“荣誉”,沦为了街头巷尾议论的“笑话”。

事实上,“中招”的并不只有陈光标。

从医疗卫生、美容足浴,到家居建材、诗歌书画,再到餐饮娱乐、房地产……近年来,“评选经济”风靡。

打着“中华”、“中国”、“全国”等旗号,假荣誉贩卖机构乘虚而入。

这些机构,办公场所、设施一应俱全;甚至面向社会进行招聘;举办各类“看似十分权威”的评奖活动。为其捧场的,竟偶尔也会有一些“重量级人物”。

不少贻笑大方的奖项随即被炮制出来:“入选罗浮宫的唯一中国男装品牌”、“诺贝尔贡献奖”等。

不过,尽管企业“荣誉”贩卖者们的手段各异、花样不断翻新,但它们从何而来,却经不起深究。

“国家级机构”居多

今年1月,一家名为“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组织在北京召开了“2013中国医院管理学术年会暨颁奖典礼”。

其所颁发的奖项听上去十分权威:“全国十大百姓满意放心医院”、“十大百姓用药放心药企”、“百姓放心示范药店”……全部都明码标价。

与会300人,发放奖牌321块,交钱有奖。钱到位,还可以领双奖、多奖,愿意花高价,还可“量身定奖”。一次会议,主办方收入了将近1000万元。

该学会一工作人员表示,学会直属于卫计委。然而,在民政部的网站上并不能查询到该学会的注册情况;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工作人员亦表示,不能查到该学会,并称有可能它不是正规的,其评的奖也不具有权威性。

记者整理近几年相关报道发现,由此类“非法机构”、“临时机构”、“不正规机构”评选颁发荣誉的报道一直不断。而这些机构,多为“国家级”。

在医学卫生领域,有“中国名医协会”;在家具建材领域,有“全国高科技产业品牌推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名牌发展协会”;在经济研究领域,还曾出现过“县域经济研究所”——这家工商注册资金10万元的私人机构,曾举办过轰动一时的“全国百强县”排名。

一些山寨评奖机构甚至将企业“荣誉”诈骗之手伸向了教育领域。

今年6月,在由“中国地理协会”主办的“环保之星”全国小学生科技大赛中,仅浙江一所小学就有163名学生获“国家级”大奖——只要学生再交20元,就能拿到一个国家级协会颁发的奖状。

两条“潜规则”:

多在香港注册、不做明账

业内人士透露,“21世纪民间艺术传承大师”这类听上去名头响亮、实际上“云里雾里”的名号,很多时候,就是“几个人聚在一起、拍脑袋想出来的”。之后,随便弄个组委会,就可以向全国的艺术爱好者发出参评邀请了。

为了让这些评选活动具有迷惑性,有的组委会还会临时设计注册一家“官方网站”,在网上进行各种形式的包装宣传。

为了逃避监管,这些“山寨”的评奖机构往往有两条生存“潜规则”:注册多在境外;活动过程中不会有账目出现。

“在香港注册民间协会比较容易,名称搞得含糊点,然后在大陆开展经营活动。”对于第一条,有业内人士如是解释。

这些社团组织给内地对口行业的著名人士及部分党政机关的领导颁发《聘任书》,聘请其作为社团的“副主席”、“名誉主任”、“顾问”等职务;在被“聘请”人没有作出任何承诺的情况下,便将被“聘请”人的姓名公开在其所办刊物及宣传品上,并冠以各种职务头衔。

2006年,《京华时报》曾曝光了一家名为“中国质量诚信促进会”的机构。该机构从2003年上半年开始给企业颁发奖证,“卖”到2005年10月后便隐退江湖。

该协会原业务负责人梅某透露:“通过中介在香港注册个协会,然后租个房子,买几台电脑、(装个)电话和传真,弄个网页,招聘几个业务员,门一关就可以干了。”

花小钱、赚大钱的“请领导”学问

梅某介绍,从事这类活动的人都非常“谨慎”,就连协会的普通业务员都用化名,办公的地方也保密。业务员的收入很大部分来自提成,其日常工作是上网搜罗一些公司的联系方式,然后冒用权威部门名义给企业发传真打电话,搞到“订单”。

2009年12月,浙江省三门县公安局曾捣毁过一个国内罕见的特大诈骗团伙。有1372家浙江中小企业主被骗183万余元。

该团伙的“办公地点”,位于原杭州市汽车东站附近的一间简陋出租屋内。几十名男女青年不停地拨打电话,向浙江省中小企业主贺喜入选“全国优秀民营企业”、“浙江省诚信经营优秀示范合作社”等评审活动。只要是企业主需要的荣誉,都能得到,不过要付公示费。

“我感觉是那些老板虚荣心作怪,爱面子。有的老板是想通过这种评优获得一种资质,然后去做事情。”24岁的安徽人强传仁说。强是该团伙中一个小组长,拥有大专学历,曾在9个月时间给101家企业评优、11家企业送牌,“创收”14万余元。

为提高“效益”和“安全度”,企业“荣誉”贩卖者还会千方百计地找“关系”,如获得一家媒体的支持,请到一些政府部门的人物当“顾问”等等。

前文提及的“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就看重这一点,其通过高额邀请相关专家和领导,在学会中担任名誉领导,让与会者闻讯而来。

主办方负责人称,“请领导都需要费用的,哪个领导出席,到时候给人点儿(钱)。”这样一来,便容易达到“花小钱、赚大钱”的目的。

“现在很多单位、公司都喜欢做荣誉牌匾,制作一块荣誉牌匾,广告公司往往能赚到总价的60%左右,所以各家广告公司都愿意接这样的活儿。”合肥一家广告公司老板张某表示,他在合肥市徽州大道的一家门店,一年制作的荣誉牌匾要以千计。

“即便是联合国颁发的荣誉,只要你想要,广告公司都可以给你做出来。”张某说。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