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科技重组“告吹”,这是今年第5家
财经新闻
我省牛羊产业大鳄将“抱团”发展
安徽三个开发区入“千亿俱乐部”
我省发明专利申请量 累计突破10万件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7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徽三个开发区入“千亿俱乐部”
部分开发区热衷“铺摊子”,没有形成特色和规模
记者 丁林
 

昨日,省发改委发布了我省开发区2013年发展综述。去年,我省营收过千亿园区达3家,但开发区也存在整体规模小、缺特色、产业层次低现象。

三个开发区营收过千亿

2013年,全省开发区实现经营(销售)收入2.93万亿元,同比增长21.1%。国家级开发区平均经营(销售)收入达到747亿元,分别是省级开发区和筹建省级开发区的4.4倍和15.1倍。

同时,从经营(销售)收入来看,全省超过1000亿园区达到3家(合肥经开区、芜湖经开区、合肥高新区);超500亿元的园区达到8家,比去年新增2家;超100亿的园区达到68家,比去年新增11家。

开发区的产业集聚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如合肥市的83家规模以上家电企业中有80家落户开发区;淮北凤凰山经济开发区121家企业中有105家从事食品加工及其相关产业。

在招商引资方面,开发区已成外部资金流入的“洼地”。去年,全省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83亿美元,引进亿元以上省外境内投资项目2887个。

部分开发区热衷“铺摊子”

尽管开发区总体保持较好发展势头,但较快增长面临压力。比如,营收、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以及引进省外境内资金等的增幅同比分别回落6.3、3.9、7.5和12.7个百分点。

此外,报告也指出,开发区的空间布局有待优化。

全省16个地级市中心城区的开发区总数为63个,平均每个地级市城区拥有4个开发区,有28个县(市)拥有2个开发区,开发区的整体规模偏小,规模效应不明显。

而在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下,部分市县迫于做大总量的考核压力,现有的开发区没有形成特色和规模,又仍热衷于“铺摊子”,导致城市功能分区较乱,产业布局分散,产业层次较低,同构现象严重。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