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政府效能 凝聚发展要素 推进城市变革
2014年6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宣城市市长韩军:
提升政府效能 凝聚发展要素 推进城市变革

记者 赵汗青 曹开发 文/图
宣城市市长韩军
秀美宣城
 

“千锤百炼、精雕细琢、刚柔相济、百折无损,这是对文房四宝制作技艺特点的形象概括,我们把它凝炼升华为蕴含宣城文化特质的当代宣城干部精神。干部在项目谋划、争取、建设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展示才华,事业在大家的同舟共济、奋力拼搏中前进,这是一种良好的政治生态,也是一种良好的发展状态。”接受星报记者专访时,谈到如何推进宣城改革开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宣城市市长韩军如是说。

韩军认为,宣城拥有良好的区位和生态优势,但是缺乏聚集要素的磁核,就是一个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中心城市。就宣城而言,就是要千方百计、加快建设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进宣城的整体改革。

改革风向标1

改革定位发展方向 生态养老成战略导向

记者:宣城位于皖苏浙三省交界处,毗邻南京、上海、杭州、合肥等大城市,您怎样看待宣城的区位特点?

韩军:宣城的区位在全省独一无二,得天独厚。我们和其他城市相比,紧靠长三角,面向东海黄海,确实有区位优势。如何发挥好宣城的区位优势,是宣城始终要做的一项工作。但是,宣城究竟如何定位?怎样融入长三角?怎样承接产业转移?这是宣城发展方向性的问题。

记者:这也是宣城市改革的重中之重。2010年宣城被确定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南翼城市,2013年加入南京都市圈,您觉得战略发展中的重点是什么?

韩军:去年上半年,宣城市委作出“11331”的部署。通过实施“三大战略”、遵循“三条路径”、弘扬“一种精神”,力争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市,倾力把宣城打造成为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

宣城希望做安徽第一个生态市,成为美好安徽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这是第一个目标。

用宣城良好的生态和区位,让宣城真正成为长三角的后花园,把宣城建设成为健康、休闲、养生、养老的基地,建设成长三角都市圈现代工业城市的一片净土。

绿化城市 保护环境 生态宣城更葱茏

每天清晨,住在宣城市区鳄城花园的韦老伯和老伴都会一起到离家不远的宛溪河公园散步、锻炼身体,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凝望着茂盛的草木,韦老伯的心情格外舒畅:“我们生活的城市越来越美啦!”

“十一五”以来,宣城市先后投入400多亿元用于城市建设,其中,投入120多亿元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明显效果。

创建园林城市,绿化是关键;建设宜居环境,绿化是重点。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区范围的不断扩大,“绿色”也在不断地延伸拓展。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不断涌现,建起了一个个“绿色家园”。与此同时,将一处处空地串起了“公园链”,筑起宣城的一道道“绿色屏障”。

此外,宣城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宣城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与各县市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及重点企业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爱晚中心”辐射文化旅游 打造安徽最大养老工程

按照安徽省相关部门部署,一条横贯黟县—歙县—绩溪的文化养老基地正在建立,皖南将通过围绕皖南山区的生态环境资源和人文历史优势,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黄山—太平湖一线休闲生态养老养生基地。在发展生态休闲养老的同时,推动文化产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2014年5月,爱晚工程·国家养老皖南示范基地奠基暨爱晚工程模范县揭牌仪式在泾县举行,这也是安徽最大的社会化养老服务示范工程。

项目建设有各类调养、康复、护理中心和治疗、急救、服务中心,同时配套有诸如老年大学、艺术馆、老年文化工作室及老年画家创作基地等满足老年文化需求的服务场所,还有各类休闲主体乐园以及各种陪护式、养老护理式的老年公寓等。

目前,该项目已被列入国家养老示范项目,并纳入国家“爱晚工程”体系,是安徽省“861”重点项目工程、省政府重大协调调度项目。

改革风向标2

记者:宣城市的工业基础薄弱,相对于合肥、芜湖,宣城怎样做大经济体?

韩军:区位好,但聚集要素的能力还不强,磁场小。就像小块磁铁,本来吸附力就不强,没有一种力量将铁块排列吸附起来。宣城现在需要这样一种磁核。

宣城要经过一段时间,成为皖苏浙交汇区域的中心城市。这是发展定位,自己的身份和自身的位置,是确定发展方向的两个前提。

记者:怎样将合作作为常规化、制度化的行为,推动宣城成为皖苏浙交汇中心城市?

韩军:要成为区域中心城市或者后花园,就要加快发展。但没有发展平台也不行,国家重大战略叠加为宣城发展产生了综合机遇。

宣城先后被列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并正式成为南京都市圈一员。中央提出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宣城将直接受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宣城加入南京都市圈以来,宣宁两地进入了紧密的发展阶段,基础设施的先行对接,水阳江开卡和流域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宣宁之间的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产业园区等,都在快速推进。此外,双方建立推进合作的机制,定期推进交流的机制。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