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 让孩子自己做主
世界杯且看且不赌
爱心经不起 “杨六斤闹剧”的透支
领导干部“以身试水”不如“躬身治水”
宴可不设,师定要谢
非常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6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宴可不设,师定要谢

□刘绍义
 

常言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更何况整整三年朝夕相处呢?哪位学生金榜题名的光环里,不凝结各科老师辛勤的汗水?如果连个“谢”字都不言,这既不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不利于上榜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笔者认为,“宴”,可以不设;“师”,是一定要“谢”的。

“谢师”,不一定非要设“宴”不可。曾几何时,“谢师宴”被人蒙上了世俗的色彩,市侩的习气。如今的“谢师宴”还有几个没有攀比风、没有铺张气、没有炫耀味?哪一个“谢师宴”不是霉气十足、馊味弥漫?这样的“谢师宴”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不但滋长不正之风的蔓延,更让“谢师”的宗旨荡然无存。

三年的摩肩接踵,三年的情感交流,甚至三年的磕磕碰碰,在这分别的时刻,有多少话要说,有多少旧要叙,试问,如今哪家的“谢师宴”,还有这种话别的环境和氛围?有多少学生想用这三杯两盏淡酒打发这幸福的时刻,又有多少老师愿意一个酒店一个酒店地去应付这疲于奔命、自己不愿意去又不得不去的苦差事?

“谢师”可以是教室里的茶话会,大家“旧地”重游有多少往事应该记取;“谢师”可以是老师的办公室,案头上那遗留的作业本上再看一眼老师辛勤的汗滴;“谢师”可以是公园的柳荫下,也可以是街头的茶舍中,哪怕是老师的家里,送去一句问候、一张笑脸,都会让老师永世不忘,幸福无比。回想当年我们踏进大学校门的时候,对老师说的“谢”字,不就是一首歌几集电视剧吗?至今我们对老师的那份情那份谊,依然不是还那么纯真、那么亲切吗?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