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上市大盘为何不跌反涨?
趋势之变——硬件产品和软性服务成为养老发展两大方向
生而不凡、精益求精,凯美瑞铸就车坛世界杯奇迹
田馥甄助阵康师傅 冰红茶“冰力玩家巨星见面会”
鹏华增值宝七日年化超5%
下一篇4 2014年6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股上市大盘为何不跌反涨?

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 李志林
 

正当人们对新股发行引起市场大失血十分恐惧,普遍担忧新股上市后必跌破2000点时,本周四,3新股上市后连续两天“秒停”,带动了大批个股上扬,大盘收复了2030点重要位置,还收出了周阳线,使多数人颇感意外。

为什么新股上市大盘不跌反涨?笔者以为,除了新股全额申购倾斜于利益集团而对市场其它方不利这个缺陷以外,不能不看到本次新股发行改革,对市场还是有不少积极的方面。

按市值配售

中国股市长期来的一个顽疾是,存在着庞大的一级市场“打新”专业队,专事申购新股,上市后就向二级市场“倒垃圾”。新股发行越多,一级市场的利润就越厚,二级市场投资者就越遭殃,存量资金纷纷离市,越抽越少,股市暴跌不止。

本次新股发行,满足了多数投资者的要求,又恢复了15年前的必须按二级市场市值,才能参与新股申购的方式。此举的好处是:在较大程度上杜绝了一级市场“打新”专业队,用强力手段,增强了二级市场的做多力量,变长期以来的一二级市场分离,为一二级市场一定程度的合一。这是在新股发行领域体现了“按劳取酬”、“按老取新”、“多劳多得”、“不劳者不得食”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符合新兴阶段股市的实际,因而受到绝大多数投资者的欢迎。

将扩容计划提前安民告示

以往十几年,扩容从来是一个“黑箱”,全由管理部门掌握,“水多了加面粉,面粉多了就加水”,让市场无法预期,扩容流言满天飞,市场谈新色变,惊恐不已。市场的“扩容恐惧症”与日俱增,无法消除。

本次新股改革,证监会采纳了市场人士的建议,自17年来,破天荒地将年内7个月发100只新股、按月均衡发15只新股的扩容节奏透明化,提前向市场安民告示,让市场所有投资者心中有数。

千万别小看了证监会的这一转变。中小投资者可能对此不敏感,但笔者所接触的许多大机构却对这种透明的供求关系感到很振奋。因为,可以提前做投资决策、投资规划、投资行动,不会再像过去那样,指数上扬,就扩容加码,搞突然袭击,造成大盘指数暴跌,让持仓量大的机构被不确定性而深深套牢。

这样,就扫除了大资金机构对扩容变数的后顾之忧,可以劈开相对平稳的大盘,放心地埋头运作个股,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自留地”,营造活跃的个股行情。

新股上市首日涨幅设限

虽然,从今年1月份一开始实行这项规则,但本次又加以完善,尾市5分钟允许集合竞价。周一尾市3新股在涨停板上,就显示有160亿巨资在排队买入,周二集合竞价“秒停”时,又有120亿巨资在排队,便给市场以强烈的做多暗示。引发了投资者对其它个股抢盘。

首日涨幅设限,可以将新股的机会和风险分散化,拉长了运作周期。同时,新股上市首日成交量极小,也减轻了投资者对上市首日市场大失血的恐惧,由以往的“怕新股上市”,变成了欢迎新股上市后的“秒停”秀。

上市首日风险减小,机会增加

以往新股上市首日,集合竞价往往就在高发行价基础上,以大涨70%~80%的价位高开,然后进行爆炒,当日涨幅就高达100%~200%。股价一步到位,背离价值。

次日便高开低走,将首日大多数炒新者一网打尽,苦不堪言,并拖累大盘跳水。久而久之,新股上市首日,便是二级市场投资者逃命之时,新股上市便被市场视为洪水猛兽。

如今,新股上市首日,成交量很小,股价是分若干交易日层层推高,给人以新股后市还将上涨甚至大涨的预期。二级市场投资者不仅愿意锁定筹码,而且还在个股中积极做多,从而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

上市公司向一二级市场大幅让利

以往新股发行价市盈率高到七八十倍,甚至一百多倍。今年1月发行的48只新股,平均市盈率也达40倍左右。此时,最大的得利者是超募资金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身价倍增,中介机构均获取暴利。

但是,本次新股发行规定不准超募,老股转让受严格限制,发行市盈率不到20倍。这样,不仅使二级市场抽血最小化,而且因新股在二级市场的炒作价大大高于发行价,就把新股上市后的丰厚利润让给了一级市场的中签者和二级市场的炒新者,体现了“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市场博弈规则,让利于民,有利于留住存量资金,并吸引新增资金不断进场。

新股“破发”概率大大减少

前几年新股的“三高”发行,最大的弊病是把机会留给了上市公司,而把风险却抛给了一二级市场。尤其当扩容加速时,新股上市后形成了“高开—高走—爆炒—跳水—破发”的怪圈,并带动二级市场的跳水。尤其是新股破发,会像瘟疫一样传染给定向增发股和其他老股,使大盘节节下挫,价值中枢不断下移。

而现在新股以不到20倍市盈率的发行价上市,基本上是“低开—高走—爆炒带动其他个股上扬”的走势。即使炒作到位甚至炒作过头出现跳水,一般也不会出现“破发”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每个月发行上市的新股总量是确定的,节奏是均衡的,不至于出现供求严重失衡、恐慌性抛售的情况。另一方面因为,每周都会有新股火爆上市,从而维持了市场人气,拖住了次新股的股价。新股上市后纷纷低开高走,对大盘指数也有明显的向上推动作用。

新股上市后形成 强烈的市场赚钱效应

原先新股上市只对只有创业板中小板产生赚钱效应,而沪深主板却是死水一潭。哪怕沪深主板也有新兴产业的中小盘股,但就是不愿意跟风上涨。这样,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只能抛沪股、买深股、申购深股,导致了沪深股市的畸形,而赚钱效应的缺失,正是新增资金不愿意进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次新股改革后,上海股市也可以发行新兴产业的中小盘新股,就催生了沪深股市都有新股上市后的赚钱效应。根据商品市场最不可抗拒的原则——比价原则,同类的次新股和老股都被新股带动了起来,各板块题材股全面爆发,上演壮观的涨停潮。这两天每天都有超40股涨停,从而点燃了更多人参与题材股炒作盛宴的热情,将结构性行情推向了新的高潮。创业板创出本轮反弹的新高1397点,更提振了一二级市场的信心,促使新增资金进场。如近日存量保证金又上升到6200多亿,最多时有70000亿,比5月底的5155亿有大幅回升。

新股体现了经济和股市的转型

本次新股改革后发行的新股,绝大多数是属于新兴产业,如节能环保、信息消费、信息安全、新能源、安防、大消费等等,并且以小盘股为主。

这就为过去20多年以周期性传统产业为主的中国股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沪市),有利于经济和股市贯彻政府的“调结构、转方式”、“加快经济转型”的方针,并且使股市的新热点更加明确、更加持久,引导市场将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激发股市的活力和吸引力。

实践证明,新股改革后重启新股,对大盘的影响趋于积极。在2020点两阴两阳后,大盘缓步上台阶,连续两天站上了2030点上方的重要位置,并且沪市成交量放大到665亿、767亿。若下周站上五周均线2039点,形势将会更好,有可能去挑战2087前高点

在经济指标、货币政策趋好的情况下,人们需要思考的是:从2000点“政策底”起步的指数慢牛、个股轮番上扬的行情,是否在多数人不看好的时候,已经悄然开始?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