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小心考生“考后焦虑症”
暑期学生工背后的不菲“人头费”
下一篇4 2014年6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高考后,小心考生“考后焦虑症”
专家:家长应多带考生与外界接触
记者 曾梅
 

6月24日,高考成绩公布当天,合肥市一名18岁的高考生疑因考试失利,从27楼跳下当场身亡。

事实上,近年来因高考失利而患上精神疾病甚至出现自杀倾向的考生,并不在少数。

“我们曾接受过许多考后自杀未遂,被家长送来就医的考生。”省精神卫生中心专家钟慧说,这类考生数量在逐年上升。对此,家长和考生都应注意及时调整心态,多带考生与外界接触、放开心态。

案例1:高考600多分,还是患上抑郁

钟慧说,她印象比较深刻的考生中,有一名18岁的女孩成成(化名)。

成成自小成绩优异,好胜心很强。高考前的三次模拟考试,成绩都在650分以上,高考结束,成成虽然考600多分,但距离平时分数还是少了40多分。

当天中午,成成就把自己关在房间。发脾气、摔东西,甚至不愿和亲人朋友见面、沟通。没办法,爸妈把成成带到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找到钟慧医生。

“成成当时的症状是,不愿交流、短暂性抑郁发作,典型的考后焦虑。”钟慧说,经过深入的沟通交流,成成讲述了自己的痛苦。于是,医生为她做了心理督导和治疗。

案例2:期望过高,考分不高变抑郁

小学起,小雪就发挥了她的聪明天赋。不仅学习好、年年拿奖状,还在学校甚至全市的各种比赛中屡获奖励。不仅如此,她还会乐器、书法,一度成为全家的骄傲。

高考前的三次模拟考试,小雪发挥还算正常。但高考前几天,小雪生病,父母的焦虑更是加重了小雪的压力,高考期间,小雪发挥失常,只考了二本的分数。

长期的情绪波动,让小雪一度陷入抑郁。无奈之下,父母才把她带去请心理医生诊治。

专家:家长应多带考生与外界接触、放开心态

对此,家长该如何早发现、早防范?为此,星报记者专访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钟慧。

“最近几年,我接收的此类患者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钟慧说,每年1月(高三模拟考一模)开始,就会陆续有许多因为模拟考失利而患上焦虑甚至抑郁的孩子来就诊,而最大的高峰期出现在高考分数公布后的7月。

“考后焦虑很常见,但如果家长不重视,则很可能演变为抑郁。”对此钟慧建议,家长不要给考生太多压力,应及时关注考生的情绪变化,多沟通。“如果发现孩子有明显的行为或个性的改变,就要及时调整,帮助其缓解压力,比如把孩子带出去,和其他亲友、同学多交流,严重时需要及时就医。”钟慧说。

此外,她建议考生要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一旦出现心理焦虑,要学会自我化解,听音乐、旅游都是不错的选择。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