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家乡非遗
2014年6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记忆中的家乡非遗

张亚琴
 

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是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再一次引发人们对那些全人类文明瑰宝的关注和牵挂。应该说,文化遗产蕴含着我们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像力,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保护它,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帮我们每代人留住乡愁,寻找历史记忆。

百度一下文化遗产的定义,会发现它其实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方面。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5月初,安徽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出现在我们面前。新入选项目涉及九大类,《庄子传说》等7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榜上有名。

在这份长达几页纸的名目上,我们会看到长袖善舞、千变万化的“淮北梆子戏”,细腻传神、娓娓道来的“颍上大鼓书”,千古流传、情节生动的“张孝祥与镜湖的故事”, 诙谐滑稽、起落有致的固镇县民间舞蹈“独杆轿”,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庐州木雕”……

下面列举的是这批非遗名录其中一小部分。或许,当您看到了70项的内容时,可能会惊喜地发现,一些有关故土的文化影音。那些难忘的家乡美好,千百年来维系着我们祖辈的生命。它不仅是江淮大地世代相传的脉络,更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体回忆。

现在,我们努力地记录下它们的点点滴滴,努力地寻找它们的沧桑逝去。因为,人与家乡的每一幅画面都值得珍藏,每一个瞬间都值得铭记。

今天,在这里,我们共同记录家乡非遗的曾经故事。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