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美好乡村,一腔热血写春秋
2014年6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萧县大屯镇关庄村支书陈德领因病去世,村民集体为他送行
为建美好乡村,一腔热血写春秋

记者 张崴 文/图
陈书记的妻子拿着他生前用的布包
 

2014年3月7日晚上10时许,一个极其平常的日子,一名普通的村干部悄然离世。

他叫陈德领,安徽萧县大屯镇关庄村支部书记,当得知书记突然离世的消息,全村像天塌一样,陷入撕心裂肺的巨大悲痛中。出殡当天,千人空村,为他送行。宿州市市委书记更是要求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陈德领同志的精神。

一名最基层的农村干部,为何会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

在陈德领去世3个月后,记者走进关庄村。倾听了一名共产党员、村干部殚精竭虑为人民的感人故事,体悟到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忠实践行对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打着吊针谈完工作后猝然长逝

3月7日,陈德领身体突然恶化,无法行走,不得已坐上轮椅拖着导流管吊水。而在当天下午,镇土管所负责人要与他商谈土地复垦项目。家里所有人包括村里干部都劝他,等身体好些再工作。可是,陈德领拒绝了,“就是让人推着轮椅,我也要到现场去。”无奈,大伙只有依着他。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竟然成了他们最后一次见面,就在谈完工作不到4个小时后,当天晚上9时许,长期积劳成疾的陈德领因肝肿瘤、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并发,医治无效溘然长逝,生命的时钟永远定格在59岁。

消息传来,整个关庄村笼罩在悲痛中,村民当夜自发地来到陈德领的家里,默默地为他守灵;来自四面八方的干部群众组成了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依依不舍地送别这位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好书记……

上任半个月跑遍10个自然村

2008年,关庄行政村整合,也是陈德领正式上任的年份。整合后的行政村辖10个自然村,共5700多口人,方圆七、八里。

自上任后,陈德领很少待在办公室,每天一大早他便背上包,骑着车,一走就是一整天。据当时与他共事的任村长介绍,这个书记每天都不上班,到处溜达,肯定是“镀镀金”,然后等县里提拔。然而,这个观点很快被陈书记的行动所推翻。

原来,陈书记当时出门“溜达”不是闲玩,而是工作,他利用半个月的时间,走遍了10个自然村,摸透了全庄困难家庭。每走一户,他都认真地用笔记下。

翻阅老陈的工作日志,记者惊呆了,从早晨5点到晚上11点乃至12点,他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在他日记中曾写道:建设这个村子有点困难,既然来了,就要踏踏实实地干。

背着残疾老人到县城办低保

邵美容家住陈屯村,是名残疾老人,双腿全瘫,只能坐轮椅。据老人回忆,第一眼见陈书记时,她正坐在床上啃着几乎就要发霉的馒头,陈书记进屋没一会便走出了房门。“当时以为他看到我这个老太婆不想搭理,谁知道,没过一会,陈书记端来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邵美容说。

自打第一次见面后没几天,陈书记又来到老人家,询问老人要不要办理低保和残疾证。可是,农村老人哪知道怎么办理,连字都不识。

为此,陈德领自己花钱租了一辆面包车,带上全村7名残疾人来到县城,为他们办理残疾证。由于要鉴定伤残等级,邵美容无法上楼,陈德领一把将老人背起,爬上4楼。

同他们一起办理证件的李传富说,他和老伴都是残疾人,当时办理证件需要交100块钱。他没带够,陈书记自己又掏腰包为他们办事。等回到村里,他们还钱时,陈书记死活都不要,他说,“你们比我艰难,钱留着买点好吃的吧。”

“书记大爷就是我的亲生父亲”

陈书记的突然离世,对于陈屯村的陈广尚打击更大。陈广尚六岁那年,父母因病去世,成为孤儿,自那时起,陈广尚的衣食住行全部由陈书记照料。也是从那时起,陈广尚一直管陈书记叫做“书记大爷”。

据陈广尚介绍,今年他已经20岁,在淮北做厨师。记得小时候,父母去世后,家里亲戚也是偶尔来家里看看他,而书记大爷则是每天都来,经常领他回自己家住。平时的学费、衣食住行,全由书记大爷一人担负。“书记大爷就是我的亲生父亲。”陈广尚说。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陈广尚渐渐成长,在他15岁那年,陈广尚初中毕业,要外出打工赚钱。而书记大爷却让他继续上学或者当兵,可他不肯。无奈,书记只好带着他来到合肥,帮他找到学厨艺的地方,学成后,又帮其找到工作。

然而,就在陈广尚有了赚钱能力准备回报书记大爷的时候,人却走了。得知消息,陈广尚几个日夜未眠,守在坟前,痛哭不已。

自己带头,为村里修路

在陈德领的日记里写着:想要农村富,就要先修路。据当地村民回忆,2008年之前,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每逢下雨,村子交通就瘫痪,车子根本无法行驶。

2009年初,村里修建“村村通”工程,该工程的资金由政府出资一部分,当地村民出资一部分。而管村民要钱,可是得罪人的事。

据陈德领的女儿介绍,为了这项工程,父亲说自己家要起带头作用,要求5个子女每人出2000块钱支持工程。

修路的日子,陈德领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撒石子、扛水泥、拌砂浆。有一天,陈德领突然在工地倒下,经查是糖尿病和肝肿瘤。做了肿瘤切除手术后,他又投入工作,每天自己给自己打胰岛素。

如今,“村村通”都已完成,以前的泥泞道路全部变成了水泥路。

脱掉落后帽子 争创小康村

为官一任,就要造就一方。陈德领自1976年入党,村干部当了40多年。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他深思谋划,先后多次随团到外地参观,从自村条件着想,开拓创新,招商引资,带领全村人走脱贫致富的道路。

村民陈力海告诉记者,当时,陈书记找到他,与他协商种植辣椒种。可是,没有资金、没有技术,陈力海第一次没有答应。随后,陈书记又三番五次地找他称,资金已经帮他贷好,技术也找了专家。“现在,我的大棚辣椒种共有100多亩,亩均年收入16000多元。”

除了辣椒种外,现在大棚西瓜100多亩,建设了小麦高产示范区,正在规划实施中的有100亩花木苗圃基地,100亩有机青韭地基菜等,切实给当地村民带来财富。

清正廉洁 “布包”书记 从不乱花公家钱

在村里,不少村民戏称陈德领有三宝,日记、电车、土布包。也有不少人管他叫“布包”书记。

记者在陈德领家见到了他的这三宝,其中,日记本就有4本,每一本上都密密麻麻记载了他这些年每天的日程。而那个布包则是妻子用女儿的旧工作服做的。

布包分三个夹兜,一个大的装文件,村民待办的证件、日记等,两个小的,一个放急救药,一个放糖块、饼干,以备随时自救。

陈德领的同事告诉记者,书记常说:公家的钱一分也不能乱花。每次跟随他到县城办事,即使天再晚都要回家。有时来不及回家吃饭,就自己掏腰包请大伙吃碗面条。

据陈德领妻子李爱丽回忆,有一天,她回家发现,老陈在院子里摆了10几块砖头,每块砖头上还标有符号。然后,他一块一块地称重量。最后才知道,原来,老陈为了建设新农村工程,特意跑了十多家窑厂,为了挑一家价钱公道且质量好的窑厂,他才故作此举。

100天的疗程 20天就做完

据李爱丽介绍,在1995年前后,他们家开过织布厂、生物制药厂等。当时,在村里算是首富了。每年都能赚上万块钱。“那时候,村庄还未合并,老陈是我们小村支部里的会计。”李爱丽说。

自2008年村子合并,他担任大村书记后,家里的事就再也不怎么过问。厂子也变卖给了别人。就连自家地里的农活也都由妻子一人来承担。一些村子里的工程,都是他拿自己家的钱先垫付。

李爱丽说,老陈的身体不好是从2003年查出糖尿病开始。到2009年时,发现肝有肿瘤。当年11月份,做了肝脏切除手术。这个手术做完后不久,又检查出肺部囊肿。

陈德领的女儿在上海工作,当时,女儿为他在上海一家医院找到了医生,可是,治疗后老陈非要提前出院,整天吵着村里的建设需要他。女儿告诉记者,其中有一项伽马刀治疗,需要100天的疗程,他只用了20天就做完。

帮助父亲 完成他还未完成的心愿

陈德领没日没夜地工作,累出一身病症,开始全家人都感觉不值。李爱丽更是因为老陈拼命地工作,跟他吵过不少架。可是,老陈依然如此,把一生的心血献给了党和人民。

在陈书记出殡那天,20多名在外打工的村民得知情况后,日夜兼程都赶了回来,送陈书记最后一程。

看着现在的关庄村一日比一日美,人们一天比一天富裕,陈德领的妻子和孩子都认识到了,他们这个伟大的丈夫和父亲为何用生命来工作。

陈德领大女儿更是感触颇深,她告诉记者,一定要把父亲生前未完成的心愿帮他完成。包括给村里建设文化娱乐中心、阅览室,还有几个美好乡村未建好的工程。

如今,陈德领的坟就在他家院子旁边,每天都有不少慕名拜坟的村民。大女儿更是站在父亲的坟前发誓,要让另一个世界的父亲,看着自己接好他的班。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