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知道原来孩子那么孤独”
这些照顾孩子的方法,并不科学
下一篇4 2014年5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本报昨日报道引发共鸣,家长含泪致电本报称亏欠孩子
“我才知道原来孩子那么孤独”

孙薇 程继红 记者 马冰璐 曾梅
 

昨天,本报推出“六一”特别策划——“挂钥匙的孩子”。稿件刊出后,引发强烈共鸣。

有家长含泪致电本报,表示看到报道才知道孩子原来那么害怕,并称亏欠了孩子;江淮学校建议推广该校的“亲子运动会”;更有合肥多家社区主动致电本报,表示准备为这类孩子提供托管。

家长落泪,向孩子致歉

昨天,市场星报记者接到一位赵大姐的电话。她表示,自己8岁的女儿也是“挂钥匙”一族。于是,记者赶去她家,和她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早上看到报纸,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如果不是你们报道,我根本不知道我的孩子原来这么孤独,这么害怕。”说着,她哭了起来。

原来,赵大姐和丈夫是六安人,几年前一起来合肥做小生意。每天忙于生计,实在没时间照顾孩子,今年开学后,赵大姐给女儿的脖子上挂了一把钥匙。

“我和她爸爸开小店,每天晚上8点半之后才能打烊,到家已经9点多了。”赵女士回忆说,一开始,女儿也曾说过会害怕,有次深夜回到家,女儿跑过去拽住她的衣角说:“妈妈,家里有老鼠,我害怕,我不想一个人在家。”但那时夫妻俩忙了一天,已经非常疲惫,并没有太在意,只简单安慰几句,就洗洗睡了。

提起这件事,赵大姐眼圈发红,眼眶里瞬间溢满了泪水,“我感觉自己特别亏欠孩子,心里很愧疚。这篇报道点醒了我,以后不管再忙,我都会多关心、陪伴女儿,不能再忽略她的感受。”

学校呼吁,办更多“亲子活动”

江淮学校二年级一班的班主任陈君如对报道同样深有感触。

“我们班就有一些这样的孩子,他们学习也很勤奋,话却不多。如果有老师、同学主动和他们交流,他们却比谁都欢畅。”陈老师说。

对于这类孩子,学校也很关注。陈老师介绍,该校已经连续多年举办“亲子运动会”,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运动比赛,不仅增加亲子交流,还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她建议可以把这个办法推广开来。

社区:或将为“挂钥匙的孩子”提供托管

合肥多个社区负责人在看过本报报道后,也给本报打来电话。

合肥市科企社区党委书记张欣致电本报,表达了该社区打算为挂钥匙的孩子提供托管的意向,“社区打算提供场所,利用社区的志愿者和‘五老’队伍,为有需要的‘挂钥匙的孩子’提供托管。”张欣说,此外,该社区还准备倡议广大社区居民,通过邻里守望的方式,发动邻居们帮忙照看“挂钥匙的孩子”。

蜀山区美虹社区党委书记张晓琳表示,社区正在打造的家庭能力建设项目,可以为“挂钥匙的孩子”提供一个放学后的好去处。“社区将挤出5间办公室,并购买电脑、儿童书籍等相关设备。”她说,孩子们在这里不仅可以看书、写作业,社区还会定期邀请大学生志愿者为他们辅导功课,免去工作繁忙的家长的后顾之忧。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