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要本土别“真土”
2014年5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音乐剧要本土别“真土”

苏 锐
 

近来国内一部有关某革命烈士的音乐剧,听完让人大跌眼镜。其借用多种艺术形式弘扬正能量的意图无可厚非,但也应该考虑作品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作为舶来品的音乐剧在中国已近而立之年,其间通过或模仿或原创的形式,艺术家们编创了不少好作品,也在圈内小有名气。但真正在国内甚至国际叫得响的中国音乐剧有多少?从这点来看,音乐剧的本土化似乎已到了瓶颈期。

音乐剧传入我国后,其新的艺术形式受到多方关注,人们也一直探讨音乐剧本土化的方式。从近几年的市场看,国内广为人知的音乐剧仍离不开“舶来品”的影子。《猫》中文版、《妈妈咪呀!》中文版,连市场化运营较成功的杭州剧院,日前也排出了大型原创音乐剧《简爱》。故事性和欣赏性是音乐剧成功的关键所在,那么,大量国际因素的借用是否说明我们缺少适应排演音乐剧的内容?显然不是。去年,山东某地曾创排了一部《泰山情缘之石敢当》,将泰山“敢当精神”与音乐剧形式结合,反响很好。这说明不是我们缺少适应音乐剧这一形式的内容,而是不善于挖掘。

音乐剧不是“万金油”的艺术形式,好比一件衣服,这人穿上合身,那人穿上可能就不好看。在音乐剧本土化的过程中,需找寻一些恰当的故事,去适应这种新形式。《墙头记》被山东梆子表现得淋漓尽致,用音乐剧演就不合适;《李二嫂改嫁》用吕剧演合适,用音乐剧演就会贻笑大方。辨别东西方艺术形式的不同,给现代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分别找到落脚之处,才能使音乐剧本土化突破瓶颈,避免出现国产音乐剧“土得掉渣”的笑料。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