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对自然的依赖与敬畏
剩女是该坚守阵地还是该勉强嫁人
下一篇4 2014年5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传递对自然的依赖与敬畏

伏羊
南瓜粑粑
老鸭汤
 

肥东夏至喝汤历史悠久

老鸭汤清热去火,绿豆汤排毒养颜。算起来,合肥夏至喝汤历史悠久。

相传清朝末年,时任清朝总理大臣的李鸿章一次路过家乡探亲访友,正值夏至气候炎热,李鸿章长期生活在北方,对家乡气候反而不适应,整日茶饭不进,家人遵医嘱以绿豆熬汤去内毒,以老鸭煨汤去内火,果然见效。后来自此相传,形成风俗,在肥东一带广为流传。

由于夏季气候炎热而又多雨,暑热夹湿,常使人脾胃受困,食欲不振。老鸭就是暑天的清补佳品,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因其常年在水中生活,性偏凉。

皖北萧县大暑吃伏羊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也是农作物生长最快,各地旱、涝、风灾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等农业活动较为繁重的时节。尽管如此,“讲究”的中国人还是不忘在每年的这个日子里忙里偷闲,举行各种民俗活动,在火热的夏季中寄寓对生活的美好希望。   大暑节气的民俗主要体现在吃的方面,这一时节的民间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另有些地方的人们习惯在大暑时节吃热性食物。比如,皖北萧县盛行吃伏羊。萧县羊肉享有盛名已达300余年。据《萧县志》载:萧县历来养羊较多。萧县传统名菜也多以羊肉为主,有“无羊不成席”之说。

由于萧县人吃羊别出心裁,寓创新于传统之中,声名远播,远近知名。在邻近的大、中城市诸如合肥、蚌埠、淮北、徐州、开封、连云港等地都声名远播。“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近两年,每至“伏日”,城市居民倾城出动吃羊肉,到处争喝羊肉汤。因为萧县距徐州、淮北仅20余公里,所以萧县羊肉馆被徐州人、淮北人列为饕餮首选。

而在宿州,每年大暑前后,新谷登场时,农户家家抢先征新米饭或新米粉馃吃,谓之“吃新食”。有的人家还将新米饭和米馃,贡献“五谷神”和祖先,祷祝年年五谷丰登。

合肥地区立秋食俗有两个

农历七月间(阳历8月8日前后)的立秋,是由来已久的传统节时。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

合肥地区立秋民俗大致有四个,其中有两个是关于饮食方面的习惯:一是“称秋”,夏天炎热,这时称称体重掌握自己的“分量”,主要给小孩称;二是“啃秋”,一般是在立秋那一刻咬西瓜,寓意是夏天过了,秋天到了,不再吃西瓜了;三是“贴秋膘”,要大吃红烧肉。夏天身体消耗大,要在秋天进补;四是“睁眼秋、闭眼秋”的说法。“睁眼秋”的意思是上午立秋,根据民间经验“秋老虎”不会太厉害,“闭眼秋”是下午立秋,“秋老虎”会比较猛。

立冬皖北制作秫酒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在现在,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一下。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北方,立冬吃饺子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而此时,皖北一带有制作秫酒的习惯。

秫,黏高粱,有的地区泛指高粱,可以做烧酒。宋代苏轼 《超然台记》里曾描述过:“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冬至吃水饺

冬至,俗称“冬节”,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节江淮大地究竟有什么样的民俗传统?除了祭祀之外,流传下来的还有各种饮食习俗。冬至到来,安徽人有“冬至”吃水饺的习俗。

据《安徽省志·民俗志》记载,“冬至”来临的那天,安徽凡较大的宗族,这天都要在祠堂内祭祖,在祖宗牌位前摆上鸡、肉、鱼、水果、糕点等各种供品,由宗族中老年长者主祭和任“礼生”。祭祀完毕后,在祠堂内聚餐。宗族中参加聚餐者,为年过花甲的老人、族长、房长、读书人等等,谓之“过冬至节”。一般家庭也要在中午做几个荤菜加餐。有的地方,在冬至凌晨,人们都要吃南瓜、南瓜粑粑、油炸鸡蛋。老年人为防寒,在冬至节还要喝麻油。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