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高考“雷语” 唤来教改“甘霖”
改变干部作风别指望“挑刺工”
微声音
“生前见面会”是对生命的敬畏
3上一篇 2014年5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生前见面会”是对生命的敬畏

□刘义杰
 

5月18日上午,一场别致的见面会在贵州省肿瘤医院的会议室里举行:58岁的肝癌晚期患者林福溪,和前来参会的近两百位亲友见面、道别。短短50多分钟的时间里,大家一起分享了他的点点滴滴。(5月19日《贵阳晚报》)

“未知生,焉知死?”一直以来是我们的传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活在当下。而林先生却并没有这些忌讳,而是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正如他的话“人生最怕来不及告别”,与说再见,是一种对人生的直视,更是对生命的敬畏。

近些年来,很多人选择了“生前葬礼”,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把葬礼给办了。对于这种对死亡的淡然和解脱,很多人并不理解,并不能接受。但之所以被认为极端,还不正是将死亡当做另类的事情吗?如果认为死亡是人生的必然之路,又何必对这种事情加以讽刺呢?

在笔者看来,不管是生前葬礼,还是生前见面会,都是出于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死亡的敬畏。而我们大多数人就是缺乏对死亡的这种直视,但是活着不思考死亡之事,无疑是一种逃避,这种人生态度并不正常。正如欧美的哲学都绕不开人生和死亡,而我们的哲学往往少了这一块。但是对死亡都不思考的人,如何能够敬畏死亡;连死亡都不敬畏了,人还有什么可敬畏的呢?近些年来,我们道德缺失,很大程度上是不是来自人生哲学的缺失,来自无所畏惧的人生呢?

直视人生、敬畏生命,只有这样才能够多一些自我反省,以及多些向善的心态。新闻中林先生开“生前见面会”,与亲朋好友告别也宣传人体器官的捐献意义,正是对于我国人体器官捐献积极性匮乏的反证。

在国外,从小学就开设死亡教育,力图让人们从小就建立起健康的生命观,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生前见面会对病人自己来说是一种体验,对于参与的人来说,更是人生价值观的升华。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