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帮助更多的困难家庭重拾生活信心,52万多名贫困残疾人享受生活特别救助;连续第八年实施“万人千元就业工程”,促进更多的残疾人就业;加大特殊教育投入,不让残疾人因经济困难失去读书成才的机会……一个个惠残工程让更多的残疾人越来越自强,让更多残疾人的家庭越来越幸福。5月18日是第二十四次“全国助残日”,享受惠残工程的残疾人或者残疾家庭目前的生活状况如何?民生工程实施的情况如何?记者近日选择了不同类型的惠残工程进行了实地采访。
惠残工程一: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
政策实施情况 2009年,我省开始实施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政策,现在的救助标准为:城乡二级以上(含二级)贫困残疾人每人每年按800元的标准救助;城乡三级贫困残疾人每人每年按400元的标准救助。2014年,52万多名贫困残疾人享受了生活特别救助,人均年转移性收入千元以上。
面对面采访:困难之家变“最美家庭”
一处60余平方米的房间内,住着五口之家,其中三位都身患不同程度的残疾。
当记者走进安庆市迎江区双莲寺社区这户人家,房间虽然狭小,却干净整洁。见到记者到来,57岁的女主人卢金玉客气地起身请记者坐下。卢金玉家庭刚刚获得了安庆市“最美家庭”称号。
两位身患残疾的老人坐在客厅内,十分安静。卢金玉的女儿卢菁茹患病后一直在家。
“两位老人分别是我的公公、婆婆。”卢金玉告诉记者,两位老人分别患有精神残疾,平时大多时间都是坐在家中,生活需要专人照料。
最让卢金玉感到伤心的是,女儿卢菁茹15岁的时候患了脑瘤,做完手术后,记忆变成了零,不会说话,不会走路……
性格坚毅的卢金玉决定把女儿当成小婴儿一样重新教育。“手把手地教她写字,教她说话,教她学走路,教她学一样事情至少要教数十遍以上。”
“我非常感谢我的妈妈,是她让我重新学会了说话,还学会了打乒乓球,我觉得现在的我非常幸福!”卢菁茹已经能用非常清晰流畅的语言跟记者对话了。2010年,卢菁茹获得全国第五届特奥运动会乒乓球比赛金牌、银牌、铜牌各一枚。
惠残工程二:加大特教投入 关爱残疾学子
政策实施情况 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5倍于普通学校政策以及特教岗位津贴全面落实;省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继续开展结对慰问39所特教学校活动,捐献款物超过100万元。各级财政共安排681万元,资助高校家庭困难残疾学生1070名、中小学校残疾学生6538名。总投资1.2亿元的省特教中专学校一期工程竣工并交付使用,开设盲人按摩、辅具适配等各类特色专业8个,试点与合肥学院、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等高校联合培养电子商务等高职专业。
面对面采访:重度脑瘫学生圆了就业梦
说一句话都要费好大劲,走起路来身体摇摇晃晃,不听使唤……身患重度脑瘫残疾的学生易晨晨昨日显得特别开心,因为他下午就要离开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走进合肥一家企业进行岗位实习。
易晨晨出生时因为小脑缺氧导致了重度脑瘫,整个人走路时身体非常不方便,口齿也极不清楚,但整体思维还是比较清晰的。
因为身体原因,易晨晨只上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便辍学在家。易晨晨是定远人,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已经去世,还有一个妹妹在安庆上大学,家里经济条件十分困难。
自从上了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后,易晨晨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整个精神状态也好了许多。“家里每年有800元的贫困残疾人特别补助,在学校每年有1500元补助,不收任何学费,只需支付些生活费。”易晨晨说。
易晨晨平时很喜欢玩电脑,所以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将要实习的单位是一家印务公司,实习岗位较为对口。实习期间,扣除保险等其他费用,易晨晨每月还能拿到1250元的基本工资,转正之后还可能再提高工资。
惠残工程三:促进残疾人就业
政策实施情况 我省创新政策促进残疾人就业,下拨6167万元,带动市县投入近2亿元,直接补贴残疾人技能培训、就业创业、稳定公益岗位以及购买社会保险费用等;争取扶贫贷款4492万元,落实财政贴息资金262万元。
面对面采访: 残疾企业家帮助残疾人就业
今年年近60岁的安庆人吴福泽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3岁时因为一次意外造成右腿残疾。初中毕业后,他做过木匠、当过小贩,总想着证明不比常人差,几年下来,他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有了一定积蓄。
2000年,吴福泽所在社区办的企业因经营不善,处于停产状态,企业里十多名残疾工人生活没有着落。社区干部动员吴泽福回来承包企业,他毅然接下这个烂摊子,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渐渐地,企业营业额逐年上升。吴福泽决定投资500万元,成立了现在的胶辊公司。
成了“有钱人”后,吴福泽打算做一件更有意义的事——回报社会、助残扶残。“企业所有的岗位,凡是残疾人能胜任的,一律优先安排残疾人。”多年来,吴福泽一直坚守着这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