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全民发“红包”: 普惠施政理念更可贵
微声音
请给外来词 穿上“民族服装”
女校长剃光头:岂能“寓教于赌”?
不要误读了 北大的“中国学”
非常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5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请给外来词 穿上“民族服装”

□孙曙峦
 

近日,媒体热议“外来词”。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0.2%的受访者平时常会用到外来词。82.9%的受访者赞成应通过对外来词高质量的翻译,表达出汉语特有的味道。(5月6日《中国青年报》)

这些年来,大量未经翻译的外来词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比如NBA、GDP、VIP、WI-FI……外来词“零翻译”现象的普遍存在,无疑是对汉语纯洁性、完整性的一种破坏。然而对于这种破坏,许多人非但不以为然,反而认为“零翻译”更时尚、更便于阅读与理解。

其实,只要翻译得当,外来词就完全可以融入汉语之中;而音译,恰是一种良好途径。看看,一提“乔布斯”,人们就知道是苹果传奇的缔造者;一提“伊妹儿”,人们就知道是电子邮件;一提“拜拜”,人们就知道是再见……对于常用的外来词,有关部门理应组织力量,将它们统一音译成优雅、生动、朗朗上口的汉语。

汉语是充满生命力的语言,在长期的发展中,汉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骆驼”、“葡萄”、“狮子”是汉代张骞通西域带回来的波斯语;“蜜”、“佛”是吐火罗语。但这些外来词,都是以汉字的形式出现的;换言之,用汉字来表达外来词,是使用外来词的必经之路。否则的话,俄语流行,汉语就夹杂俄语;日语流行,汉语就夹杂日语;那么总有一天,汉语就会变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待到那时,我们就彻底失去了自己的母语。

不客气地说,不经翻译直接将外来词拿来就用,所体现的正是文化上的妄自菲薄与自轻自贱。这种行为,只会招致别人的鄙视。

汉语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就必须保持自身的纯洁性与完整性。因此,在使用外来词的时候,请为它们穿上我们的“民族服装”。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