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择校离婚, 是教育不公倒逼的
微声音
《舌尖2》:多些情怀 少些美食又何妨?
“临时工”被围殴 “正式工”当脸红
“公车‘统一着装’”治标难治本
非常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4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舌尖2》:多些情怀 少些美食又何妨?

□李记
 

观众翘首期盼的《舌尖上的中国2》终于在4月18日晚上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首播当晚,“舌尖”跃居微博话题榜首位,直到19日记者发稿时,其依然占据这一位置。相比《舌尖1》,《舌尖2》融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这一点总导演陈晓卿在首映会上也强调了。而首集播出后,观众对此的反映却是褒贬不一,而这一点也是争论最大的话题。(4月20日《北京晨报》)

不可否认,正如一些观众所说,“《舌尖2》的节奏过快,有些美食的镜头太短,让人看得不过瘾。”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和《舌尖1》相比,从已经播出《舌尖2》首集《脚步》的内容看,故事性、人情味的增加,美食、美味镜头的减少,确实让期待中国美食视觉“饕餮盛宴”的观众,在强烈的心理期待下产生失望情绪。我们都是看美食的,你却给我们讲故事、论情怀,这不相当于去心仪的饭店吃饭,咽着口水点了一只烤鸭,端上来的却是一盘西兰花吗?

客观而言,尽管和观众的期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货不对板”的问题,但烤鸭依然是烤鸭,不是西兰花——只是这只烤鸭变了一些做法而已。早在开播之前,总导演陈晓卿就曾强调,《舌尖2》和上一季的最大区别就是更突出食物背后人物的故事。《舌尖2》求新求破,力图在讲美食的同时,突出关注乡土人情、人文关怀、时代变迁等深层面的东西——这不是更值得肯定、更应该给予赞赏吗?因为现实而言,这样的纪录片和文艺作品,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正如陈晓卿所说,“人情比美食更有嚼头。”如果要想单纯获得视觉“饕餮盛宴”,从网络上去搜索这些美食节目去看,同样能够解馋。但解馋之后呢?正像一部好电影,要有流畅的故事、精致的画面等基本要素,但绝非全部一样,好的纪录片,绝不应该仅仅是华美画面的堆砌,画面、故事背后的情感表达与人文关怀,才真正决定着纪录片的内涵与品质。

我们期待着《舌尖》系列能够更好平衡情怀与美食,更期待着所有的常识,均能早日常态回归。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